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动态 汽车动态

理想汽车12月份销量,理想汽车十二月份销量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换代后贵了1万多,销量却大涨,有的车太秀了!2.“理想主义”救不了黄宏生的创维汽车3.3月新能源SUV销量榜:Model Y第一,理想三车上榜4.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5.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AION S上涨,QQ冰淇淋下跌?月初,马拉车市曾撰文《近期召回三大争议:威马数量“待考究”、特斯拉“不服气”、理想OTA来代替》分析了十月汽车召回存在的三大争议问题。其中,对于理想汽车用“升级”替代“召回”

1.换代后贵了1万多,销量却大涨,有的车太秀了!

2.“理想主义”救不了黄宏生的创维汽车

3.3月新能源SUV销量榜:Model Y第一,理想三车上榜

4.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

5.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AION S上涨,QQ冰淇淋下跌?

理想汽车12月份销量,理想汽车十二月份销量

月初,马拉车市曾撰文《近期召回三大争议:威马数量“待考究”、特斯拉“不服气”、理想OTA来代替》分析了十月汽车召回存在的三大争议问题。其中,对于理想汽车用“升级”替代“召回”一事,更是引发了众人的讨论。

就在马拉车市撰文几天之后,理想汽车发布致歉信表示,此前“升级”的表述不符合行业和公众的认知,将立刻启动主动召回程序,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了主动召回备案。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召回公示可见,理想汽车已于11月6日正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发布召回?理想ONE共计10469辆,同时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以消除安全隐患。

事实证明,理想汽车试图用“升级”代替召回的“算盘”,终究没有打响。

究竟何为汽车OTA,为何替代不了召回

众所周知,OTA是远程升级(Over?The?Air)的简称,最早是安卓系统在手机上推出的一个便捷技术,其终结了手机软件升级需要连接电脑、下载软件、再安装更新的繁复操作。

而随着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OTA也被应用到汽车上。早期的汽车OTA只是用于汽车软件的升级,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日趋庞大,不少车企也采取了硬件OTA升级。

例如,去年4月份,蔚来汽车就对老车主开放了付费OTA其11.3英寸中控屏选装和升级服务;小鹏G3升级了车机芯片至高通骁龙820A;以及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国产Model?3为上百位车主完成的自动驾驶计算机硬件3.0(HW3.0)的升级更换。

相较于软件OTA,汽车硬件OTA由于车企需要付出更多的研发和硬件成本及面对后续的维保产生的相关问题,故而免费的较少,收费的较多。

但从过往的硬件OTA案例来看,基本均没有涉及到车辆的驾乘安全方面,只是出于功能体验差异而进行的车主可自行选择的“升级”项目。

显然,理想汽车之前的所谓“升级”并不属于人们的固有认知,将其归纳至硬件OTA都显得稍微有些牵强。

退一万步讲,即便理想汽车更换前悬架下摆臂“勉强”算做硬件OTA,那么为何又无法替代召回呢?

原因也很简单,OTA只是召回的一种技术服务方式,不等同于召回,更不能代替召回。

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之前汽车召回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并没有明确汽车OTA的性质以及其是否属于召回的范畴。

故而理想汽车的“升级”风波倒也不能全怪理想钻空子,实则是相关法规依据的不完善所导致。

或许也是因为理想汽车的此次事件带来了不小的争议,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有必要完善现有的召回制度和实施办法,近日针对汽车OTA出台相关通知。

关于汽车OTA,相关部门这样认定...

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即日起所有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生产者,都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此外,对于2020年1月1日至今已实施的OTA技术服务活动,生产者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补充备案。

从《通知》的具体内容不难看出,得益于此次的《通知》正式出台,对于我国汽车召回制度起到了积极正向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愈发成为趋势的情况下。

首先,《通知》明确了汽车OTA也必须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其次,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必须制定召回计划,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

第三,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车辆或OTA实施过程中的车辆,在中国市场上发生被入侵、远程控制等安全事故时,应按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调查分析结果。

第四,消费者、零部件生产者、软件与系统或数据服务商等获知生产者采用OTA方式隐瞒车辆缺陷、规避召回责任的,可以直接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

第五,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将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汽车OTA安全监管技术研究,探索建立OTA监管数据平台,组织开展OTA安全技术评估,并加强相关的召回监督工作。

综上,此次《通知》阐明了汽车OTA的具体性质,明确了其在我国汽车召回制度中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责任划分,一改此前没有明确依据的现状,也杜绝了车企钻空子、打擦边球的可能性。

基于此,今后若是再涉及到汽车OTA之类的事件时,必将减少许多的争议,也将促进我国的汽车召回进一步完善和有序执行。

我国的汽车召回,还有什么地方待改进

我们在为相关部门的应变能力和执行力点赞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汽车召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曾在“第三届中国汽车安全与召回技术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召回案例中其实绝大部分是受调查影响,占比达到了56%。

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在自主实施汽车召回方面做得还不够,现在的召回更多的是由调查引发的。而在美国,据悉受缺陷调查影响的汽车召回占所有召回的比例只有30%左右,其余70%是企业自主实施召回。

当然,这需要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从自身做起,真正把汽车召回当回事,充分提高自主召回的积极性和落实具体措施。而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采取被调查了才召回的“常规操作”。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清楚认识到目前我国汽车召回在召回相关流程和标准方面的不足。包括召回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顺畅,消费者投诉渠道不明确,缺陷信息的采集、调查缺乏及时性和共享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马曰:

一次颇具代表意义的OTA替代召回事件,催生了整个召回制度的革新,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相关部门充分洞悉目前缺陷汽车产品所涉及到的问题类型和实际情况,更说明了我国对于汽车召回的决心和魄力。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汽车召回还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例出现,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地查漏补缺、逐步完善,我国的汽车召回必将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对于车企而言,愈发明细且具体的召回制度也将倒逼它们不断提升产品力,监督它们时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产品,更放心的用车体验。这对于广大的汽车消费者而言,无疑也会带来更大的用车信心保障,我国的汽车产业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换代后贵了1万多,销量却大涨,有的车太秀了!

导语: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9.2万辆,同比增长8.0%,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何想?|?文

11月9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发布了10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根据报告显示,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9.2万辆,同比增长8.0%,实现了连续4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高位增速。

另外,相比9月191.3万辆的销量,10月销量环比增幅达4.1%,比往年平均环比增速2%,高出一倍多。从累计销量来看,1-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492.0万辆,零售累计同比增速-10.2%,较1-9月累计增速-12.5%收窄2个百分点。整体而言,目前汽车行业正呈现出稳步回暖的态势。

在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极为强势。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4.4万辆,同比增长119.8%,环比9月增长15.9%。其中插电混动销量2.3万辆,同比增长58.6%,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2.1万辆,同比增长137.2%。?产品层面,纯电动A00级市场占比42%、B级占比21%。企业层面,销量过万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29711辆、比亚迪22395辆、上汽乘用车12785辆、特斯拉中国12143辆。除此之外,长城、广汽、蔚来、理想等车企也表现不俗。

随着此次报告的发布,10月份国内车企销量排行榜也正式出炉。根据榜单显示,10月份一汽大众蝉联了销量冠军,销量达到了21.1万辆,同比增长8.1%。一汽大众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速腾、宝来、探岳、?奥迪A4L、A6L、Q5L以及迈腾、捷达VS5都一直是市场上的畅销车型。

上汽大众是榜单中,10月份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车企,销量为14.9万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汽大众旗下的朗逸,月销依然高达3.5万辆、途观L也有1.7万的销量,途岳也有1.5万的销量,所以看似表现不佳,但上汽依然位居第二位置。

同比涨幅最大的是长安汽车,涨幅达50%。这与长安CS75?Plus今年在SUV市场的强势表现直接相关,其10月份销量突破了3万大关,仅次于新老车型齐上阵的“神车”哈弗H6。

名次上进步最大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其从9月份十二名,跳到了第九,将广汽丰田挤出了前十名。对此贡献最大的无疑是今年7月上市的A00级电动车宏光MINI?EV,其月销突破了两万辆,位居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一。

吉利汽车是自主品牌车企排名最高的,从9月的第五名超过东风日产,攀升至第四位。吉利博越和吉利帝豪,两款主力车型,销量都超过了两万辆。本月随着吉利A+级轿车星瑞的上市,吉利未来可期。

东风日产最能打的依然是轩逸,10月份销量突破了5万辆,贡献了日产近一半的销量,继续稳居轿车类销量第一名。

在细分市场中,10月份轿车销量94.8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2.1%,累计销量717.7万辆,同比下降12.5%;10月份MPV销量10.7万辆,同比下降10.0%,环比增长0.2%,累计销量84.1万辆,同比下降25.4%;10月份SUV销量93.7万辆,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6.8%,累计销量690.3万辆,同比下降5.3%;10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3.4万辆,同比增长112.0%,环比增长21.0%,累计销量73.5万辆,同比下降9.1%。

以下为各单项榜单:

轿车榜单

MPV榜单

SUV榜单

高端轿车榜单

注:起步市场指导价30万元以上。

高端SUV榜单

注:起步市场指导价30万元以上。

新能源乘用车榜单

(注:数据来源于乘联会官网及乘联会公众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主义”救不了黄宏生的创维汽车

近两年的车市虽然比较“冰冷”,但却是难得一见的产品大年,朗逸、轩逸、卡罗拉、RAV4、雅阁、凯美瑞等主流车型先后完成了换代,相比老款,它们中有价格变贵了但同样卖得好的,也有价格下降了反而卖不动的,是产品力没跟上还是另有原因?

我们先来关注宝来和福克斯这两款车型,换代后,他们的售价相比老款都有所下降,但在销量上却呈现截然相反的局面,一个创新高,一个破冰点。

作为紧凑型轿车市场的老炮,2001年便登陆国内的宝来,凭借大气的外观、舒适的驾乘体验和较好的品质,在国人心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全新一代宝来在2018年6月正式上市,新车基于MQB-A1打造,在品质和车身尺寸方面全面提升的同时,外观也变得更加年轻,而令人意外的是,新车的起售价比老款还便宜了近一万块钱。

当然这还没完,大众的车型在国内向来优惠喜人,宝来也不例外,新车在上市后不久便给出了诚意的优惠,所以新款宝来的销量节节攀升,在今年11月取得了3.76万的销量,创造了进入国内后的最佳战绩。

但同样是换代,也有车型在降低售价后,销量不升反降,比如接下来要说的新款福克斯。

福克斯当年凭着同级领先的动力和操控叱咤风云,在2013年巅峰时,曾月销近4万辆,傲视整个国内轿车市场。但后来随着昂克赛拉、第九代思域和菲斯塔的相继上市,这些集颜值、操控和动力于一身的车型迅速走红市场,挤掉了原本属于福克斯的份额。

与后来者相比,老款的福克斯在外观设计、空间和配置上都跟不上时代节奏。在经历一段不温不火的销售低谷期后,全新一代的福克斯终于在2018年11月上市。?

新款的福克斯采用了最新的设计语言,车身尺寸加大的同时外观更加时尚和运动,而且配置和用料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并且采用了更可靠的AT变速箱,另外新款车型的起步价比老款便宜了近1.7万元。显然这是一款诚意十足的产品,从产品力和售价来看,理应是一款广受欢迎的车型。

但新车上市后,并没有止血的意思,销量依旧萎靡不振,甚至在2019年5月份出现了历史冰点,当月只卖了一千六百多台,这又是什么原因?

新款福克斯在销量上的遇冷与其使用了国人还比较抵触的三缸机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与其终端的优惠政策也有很大关系。关注福克斯的朋友应该知道,老款的福克斯终端常年有2-3万的优惠,而新款福克斯因为是上市时间不久,再加之价格已经有所下探,所以终端优惠很小,很多消费者都在观望状态。

另外在今年上半年国五清库存的那一波行情中,新款福克斯并没有随大流降价促销,而且当时的车型还是搭载了国五发动机,所以上半年的销量不济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福克斯的下跌还与其所处的两厢车市场整体下滑有很大关系。根据乘联会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两厢车的销量占比从2010年的21.4%下降到2016年的12.7%,而两厢车占据了福克斯很大一部分销售比重。

受两厢车整体市场下滑、国五清库存、终端优惠、三缸机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新款福克斯在今年上半年比较煎熬。但后来随着市场趋于理性,国六车型的上市以及终端价格的下探,福克斯销量慢慢回归正轨,销量逐步回暖。

车型换代后,有价格降低的,也有变贵的,但同样是变贵,有卖的好的也有销量不如意的,全新一代的卡罗拉和Polo就是典型的代表。

第十二代卡罗拉于2019年8月份上市,在上市第二个月销量就达到2.99万辆,?第三个月达到3.89万辆,而到了第四个月更是达到了3.95万辆,是进入国内的第二好成绩。

基于TNGA架构打造的新款卡罗拉,造型变得年轻、动感起来,而且内饰也一改老款车型的那种传统、古板的风格,用上了大面积软性材质,质感提升不少。除此之外,新车将扭力梁后悬架升级为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行驶质感有了一定提升。

值得称赞的是,新款卡罗拉在配置上表现出十足的诚意,全系标配胎压显示、车身稳定系统、上坡辅助、全车车窗一键升降等。而诸如膝部安全气囊、前/后侧头部气囊、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和自适应巡航等配置,在同级大部分车型中只有高配车型才有装备的配置,卡罗拉竟然全系标配。足见厂家下了不少本。

当然配置丰富的新款卡罗拉在售价上会比老款贵一些,新车的起步价比老款贵了1.2万元。但贵有贵的理由,产品好不好,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新款卡罗拉一上市就能取得好的销量,似乎也是消费者的理智选择。

同样,作为换代车型,也有因为价格变贵而销量大不如前的车型,比如全新Polo?Plus。

作为2019年关注度最高的两厢车之一,基于MQB平台打造的第六代Polo(Polo?Plus)因为加大了车身尺寸,采用了最新的设计语言,颇有几分高尔夫的味道,也正是于此,Polo?Plus的前景被大多数人看好。

但是当2019年6月18日宣布价格的那一刻,不少的意向客户望而却步,9.99万的起售价,比老款贵了整整2.2万元。

但Polo?Plus自有贵的理由,因为同样出自MQB平台的高尔夫(4259*1799*1452mm,2637mm),在车身尺寸上与Polo?Plus(4053*1740*1449mm,25mm)比较接近,而高尔夫的售价区间为11.92-23.42万元,尺寸稍小一点的Polo?Plus在售价上低那么一点点似乎也说得过去。

高尔夫

但是仔细研究发现,Polo?Plus和高尔夫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虽然都是出自MQB平台,但前者是MQB?A0平台,后者是MQB?A1平台,平台上差了一个等级。

而在配置上,售价9.99万的入门版Polo?Plus并不够吸引人,虽然有电动天窗的加持,但全车就前后两个安全气囊,没有前/后驻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座椅和方向盘均为织物,更没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中控屏幕。而即便是售价12.39万的顶配车型,仍然使用卤素大灯和手动空调,8英寸的中控屏幕和皮质的方向盘均需要选装。

较高的售价和不够吸引人的配置,让Polo?Plus在上市后的销量很不理想,月销量基本维持在5千辆左右,和以往动辄过万的销量相去甚远。不过近来随着终端优惠的放量,Polo?Plus销量终于有所回暖,2019年11月取得了8214台的销量,也算是换代后的最好表现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月新能源SUV销量榜:Model Y第一,理想三车上榜

“我听别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飞呀飞,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有风口的地方,就有做梦的猪。当“野蛮人”源源不断地涌入汽车赛道时,多元化发展在冥冥之中就从解药变成了毒药。步子迈得太大,咔,是容易扯着蛋,隔壁的许老板深有体会。对黄宏生来说,创维汽车正以另一种方式演绎《阿飞正传》,无论成功与否,都没有回头路了。

众所周知,跨界造车不新鲜,哪怕是家电行业,问问父辈,他们或多或少能在你熟悉的名字里挑出几个答案:美的、新飞、奥克斯、海尔、格力、创维......二十年前,中国燃油车市场燎起的火苗,吸引了数不清的飞蛾。时势、命运、历史、英雄,行业淘汰了一批投机分子,也留住了少数幸运儿,创维属于后者。

鲁迅先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总想当将军的士兵,却不一定是好士兵”,百年汽车变革剧到了关键转折点,对故事里的任何一个人来说,想要笑到最后并不容易。而在创维汽车这边,黄宏生也还有诸多棘手问题要解决。

创维造车的罪与罚

创维跨界造车,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一方面,家电行业日趋微利,黄宏生需要为品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新能源赛道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台电视才挣几个钱,卖电车可香多了。董**不卖空调改“下海”,基本同理;另一方面,黄宏生在2010年就创立了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后来还收购了天美汽车,有基础又赶上风口,自然要试一试。

格力和创维在造车上有一个共同点——从“买买买”起家。不过从结果来看,无论手机还是汽车,市场普遍对“董氏科技”不感冒,此前黄宏生也因为“养生噱头”而令创维汽车短暂陷入争议,这点我后面展开讲。

说起来,当初许老板造车也是奔着“多元化”去的,不过鉴于他的传奇经历,这里边还有可能夹杂着“实业报国”等想法。

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恒大跟创维、格力的最本质区别就是:许老板是真的有钱。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是,恒大在上海、广州的生产基地用的都是顶级设备,比如德国库卡、德国舒勒、德国杜尔、日本发那科等。财大自然气粗,所以许老板当初的目标简单而粗暴:“三到五年内把恒大汽车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某段时间,外界一度认为恒大汽车打破市场神话只是时间问题。偏偏,造车不是一项砸钱就能成功的事业,而恒大毫无预警的暴雷,直接让许老板的汽车梦戛然而止。

为什么前面我说创维属于市场里的幸运儿?因为黄宏生砸下的钱和时间看到了成果。不过,创维也是不幸的,因为成果微乎其微。

虽然,创维确实有12年的造车经验,但这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增效,即便官方一再宣称自己的核心壁垒是智能底盘技术,但目前创维一个拿得出手的技术成果都没有,是一个也没有。唯独能摆上台面的,是创维多年做酷开系统积累下来的用户。用官方自己的说法,“创维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二次开发”。

产品方面,创维目前在售的车型有两款:创维EV6和创维HT-i。对比威马 W6、零跑 C11等竞品,创维EV6无论产品力还是性价比都差强人意;而对比哪吒 U,创维 EV6的智能化配置也完全不够看。要命的是,在 “五星批发部”C-NCAP的安全评测中,创维EV6仅仅拿到了“一星”的评价,被狠狠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或许是看到创维EV6的失利,所以创维HT-i选择在去年9月份发布。这是个很微妙的时间点,中国车市在2022年前两个季度遭遇了“黑天鹅”,市场销量腰斩,直到第三季度才开始回升,回升的原因除了政策推动,还有车企用钱堆出来的“支持”。当然了,金九银十的旺季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应。

也就是说,创维HT-i巧妙地选择了“蹭热度”,而这股热度确实也让黄宏生尝到了一些甜头,以至于创维HT-i如今实现了对创维EV6的销量反超。

问题是,由于黄宏生偷了一把鸡,外界普遍认为创维HT-i本质上就是个“换壳”比亚迪,愿意买创维HT-i的人,可能很大程度上也是冲着“比亚迪”三个字去的。

事实也证明,在产品落地之初,黄宏生就遭到了消费者的拷打。

名不正,言不顺

“请问,创维HT-i的混动系统和比亚迪的有什么区别?”在创维HT-i上市发布会上,现场观众当面提了这个问题。创维的官方回答,指向了电池容量。

创维HT-i的混动系统来源于弗迪动力,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比亚迪的全资控股公司。为什么创维HT-i会被人称为“换壳比亚迪”,事情到这里就很明朗了。

严格意义上,创维HT-i的含“迪”量并非100%,至少电池就没有用刀片电池。网上有人说创维HT-i其实是低配版的宋PLUS DM-i,有一定道理。

为了弱化含“迪”量,创维团队故意将卖点转移到了“超长综合续航”上,但都已经2023年了,消费者对综合续航这种东西一点不感冒。创维如此苦心,不知道算不算勉为其难的另一种诠释?

能以“换壳比亚迪”的姿态走出重围,不得不说创维HT-i是运气真好,但凭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也能凭实力输回去。电气化时代决赛的下半场,重点在于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说白了就是看车企的技术积累,创维在这方面是极其匮乏的,多年的智能家电创业经验,并不能直接反哺造车。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吉利、长城、长安、哪吒、赛力斯等都已经在混动领域打出了一定的名堂,所以即便创维愿意努力,也不见得能“后来者居上”。四面楚歌中,黄宏生进退维谷,榜上比亚迪或许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却已经是目前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可惜,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黑天鹅”来袭,创维很容易被卡脖子。在天主教的教义中,人类的恶行被分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七种,俗称“七宗罪”。对黄宏生来说,“产品策略失误”是创维的第一宗罪,而“品牌差异化跑偏”则是第二宗。

电气化时代的一大好处,就是产品不再需要依靠技术积累打造差异化,这给了很多“后来者”弯道超车的机会,黄宏生把突围的关键寄托在了“养生”上。

“自从我开了创维之后,血压也不高了,精神也变好了......”,在公开场合,黄宏生多次用自身经历为创维的“健康技术”站台。而在官方宣传语中,你甚至能看到“主动健康技术,助力百岁人生”这样的文字。回过头去看,其实“健康技术”这种噱头,在此前的天美ET5身上已经有所体现,就连车型都被形象地冠上了“智健合一版”、“明心健康版”、“净心智慧版”等名字。

或多或少,这都有点保健品的味道。本质上,这就跟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是一个性质,更多停留在玄学层面,“养生”这种伪需求,很难对市场竞品形成足够的有效冲击。

创维的销量答卷不用否认,但游戏才刚刚开始,子弹必须得再飞一会儿,才知道谁是裸泳的那一个。

要拨乱,也得反正

造车是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艺术,表面上,入坑的人需要完成的不过是整合与组装,但背后的供应链、技术磨合、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等,统统缺一不可。叫新势力的那么多,能成为特斯拉的却只有一个,无论是早些年的新飞、春兰还是如今的海尔、格力、创维,能在汽车赛道里站上C位的家电选手是少之又少。小米或许能成为特例,但目前话也没办法说的太满。即便成功,那也只是“幸存者偏差”。

打从一开始,创维就走的是与众不同的一条路,但“个性”不代表市场一定接受,造车这事儿就像薛定谔的猫,事前想的再好,盲盒最终还是得打开才知道里面有什么。“渣男”贾跃亭能咸鱼翻身,也未必说明法拉第值得买。

创维的故事,很大程度上也是众多跨界选手的缩影,跨界造车本身就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举动,无论创维还是格力、恒大,都步入了一个看不见的陷阱,前期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品牌的后续生命力,反而能清晰暴露“隔行如隔山”的痛点,创维EV6在C-NCAP“翻车”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眼下摆在黄宏生面前的难题甚多,如果不抓紧时间“补课”,很容易就会被市场反噬。最终,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骨。

黄宏生还留在手里的最大底牌,就是创维的门店资源。全国近 3 万家门店,可以有效解决创维的营销渠道铺设难题,但这未必是一击即中的,问界就是个例子,华为的门店资源似乎并没有让问界享受到足够的光环。说白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甘愿当韭菜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少,BUFF的加成总是次要的,产品的综合素质才是主要的。

过了这一关,黄宏生还需要面对竞品的疯狂敲打。年初,特斯拉举起“价格屠刀”后,新能源汽车市场随即开启了一轮降价潮,而不久前,燃油车市场也开始跟风。关联到即将实施的国六B标准,今年无论燃油还是新能源市场,都一定会非常热闹,“让利”无可否认会成为主流。

那么,黄宏生准备好应战了吗?

写于后面:

“我希望多年以后,我坐飞机出差到全世界各地,都能有我们的经销商开着创维汽车来接我。”

这是黄宏生对创维汽车的期待,看得出来,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还有着远大的梦想。在2021年,创维汽车曾经尝试过登陆科创板,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从里到外,黄宏生都谋划了很久,积压了十二年的愿景,亟需一个可以实现的机会。

能做起来当然最好,但能不能做起来也不是黄宏生想当然的结果。汽车行业是创维多元化发展的其中一关,但也是无数跨行创业者的“终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小帝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8.7万辆,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占总销量的34.2%,同比增长21.9%,再加上,SUV作为消费者的首选车型之一,许多新能源SUV车型受到追捧。那么,又有哪几款车型登上TOP15榜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Model Y夺冠,元PLUS增幅最大

从上面的榜单可以看到,夺得销冠的是特斯拉Model Y,上个月售出54,937辆新车,同比上涨38.3%。实际上,Model Y能取得这般好成绩,属于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是特斯拉对价格进行了多次调整,对消费者来说无疑诱惑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产能得到释放,接下来的销量或许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名、第三名均来自比亚迪,分别是宋和元PLUS,3月销量为40,114辆、27,907辆,同比上涨50.1%、178.6%。单看这数据,宋系列的市场表现确实不错,但比较遗憾的是,与Model Y相差1.4万辆,痛失冠军宝座。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比亚迪还将推出B级SUV宋L,有望在上海车展亮相。此外,元PLUS是整份榜单增幅最大的车型,实力不容小觑。

埃安AION Y保持优势,理想三车上榜

紧接在后的是埃安AION Y,单月销量为13,267台,同比上涨39.6%。从造型设计、智能配置以及动力续航方面来看,会发现该车型还挺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比亚迪唐则凭借3月销售11,954辆新车,同比上涨31.6%的成绩排在第五,受新车效应影响,整体市场表现好了不少。

第六名、第八名和第十名均来自理想,分别是L7、L8和L9,分别售出7,702辆、6,224辆和5,831台。不难发现,目前理想汽车的在售车型都上榜了,进一步奠定了理想在新能源SUV细分领域的地位。

第七名的是比亚迪护卫舰07,上个月售出6,455辆,市场表现稳定。Smart#1则在3月取得售出5,911辆新车的成绩,作为吉利和奔驰的合作产品,不仅拥有时尚的造型设计,还全系搭载了66kWh电池组,实现CLTC工况最大续航为560km,满足日常通勤或者周边游的需求。

极氪001同比上涨151.6%,哪吒U前景迷茫

第十一名的是极氪001,3月销量为4,517台,同比上涨151.6%。除了SEA浩瀚架构的优势,极氪001还迎来了焕新升级,提供了新的车身颜色、座椅颜色以及搭载宁德时代CTP 3.0麒麟电池,可实现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1032km,进一步增强产品实力。

宝马X3凭借单月销量为3,8辆,同比上涨49.7%的成绩排在第十二名,是唯一上榜的豪华品牌车型。紧接在后的是零跑C11,3月售出3,154辆,同比下降24.9%,是整份榜单中降幅最大的车型。实际上,早在2月份的时候,2023款零跑全系降价,且在3月份推出了90天保价政策,以此来扭转销量颓势,但从市场反馈的数据可以看到,效果是有的,但影响不大。

哪吒U排在第十四名,上个月销量为3,056辆,同比下滑21.7%,相比2022年,主打性价比的哪吒U似乎有些后劲不足了。最后一名的是合创HYCAN Z03,3月销量为2,499辆,同比上涨48%,主要来自于B端订单。

车友观察:各品牌间的差距正逐渐拉大,汽车市场“洗牌”再升级

从整份榜单中可以看到,车型间的车距正逐渐拉大,比如第一名的特斯拉单月就售出5.4万辆,第六名至最后一名的车型均未超过万辆。如今,受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退出、特斯拉“搅局”等事件影响,许多消费者直接选择特斯拉、比亚迪的产品,或者继续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所以想要提高市占率,还需要从价格、产品实力以及营销服务层面下功夫。

最后,对于这份3月新能源SUV排行榜,你怎么看?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友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AION S上涨,QQ冰淇淋下跌?

新能源汽车 谁主沉浮?

在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开始挤在一条赛道拼硬实力。经过五年时间的高速发展,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风起云涌的新势力们的各种理念、各种营销、各种话题,仿佛在这个领域,它们已然成为了新能源界的代言人和全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日,网通社根据保监会公布2017年-2022年上半年,5年半的上险量数据,对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希望消费者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个客观、理性的看待。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有超越燃油车之势

五年间燃油车销量下降23% 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434%2022年已过半,受制于疫情多点散发、芯片供应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燃油价格持续走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车市依旧承压下行。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新车上险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共计销售乘用车915.3万辆,同比减少126.5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燃油车大幅下滑,上半年销量仅为705万辆,同比减少236.8万辆,同比下降25.1%,市占率为77%;新能源车继续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销量达210.3万辆,同比增加110.3万辆,增长超1.1倍,并且相比于2017年同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由原先的1%提升至23%,涨幅23倍。

通过2017-2021年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上险量对比表,我们不难看出,从2018年开始,中国车市在连续28年上涨后迎来首次下滑,加之新冠疫情等影响,损失销量均在200万辆左右,其中燃油车的销量更是从2017年开始一路下降。而反观新能源车板块,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增牌不限行等有利条件影响,除2019年以外(同比微降1.2%),新能源车的销量始终处于“上升期”,尤其是随着近两年来,技术成熟度与补能便利性的提升,新能源车的销量更是呈现出越级式增长,5年增长超4倍之多。另外,从走势图我们不难看出,在2021年,正是由于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才使得该年的整体车市走出波谷。对于新能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网通社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价格上基本持平,但与燃油车较高的油价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

汽车分析师凌然则认为,疫情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销量增加主要是受政策的影响,第一购置税减半、地方补贴、企业补贴,疫情过后消费者购买更理性。此外,里程的提高、补能便捷、技术的提升也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新势力造车能否代表新能源汽车?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最容易先到的就是造车新势力。全球市场上,特斯拉的热销,不仅市值一跃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在国内,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接连上市,在资本及营销方面,他们赢得的目光和喝彩要比传统车企高得多。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新势力造车,新势力造车就等于“蔚小理”,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网通社根据保监会公布近五年的数据,整理出来2017-2021年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比图。

就具体销量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始终高于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从2018、2019到2020年,这三年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为平稳,保持在80万辆左右。然而,从2021年开始,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直线上升,大幅拉开了与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传统车企同年累计销售新能源车突破200万辆,为2,158,460辆。

因此,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中,传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才是销量担当和主力军,新势力造车的市占率比重较小。

传统车企处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在企业的积极应对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不错的表现。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网通社统计了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前二十名销量排行榜。其中,老牌的传统车企、专注研发电动车的比亚迪位居冠军位置。比亚迪率先拿下2022年上半年“销冠”,凭借568,376辆的表现,坐实了“全球新能源车领导者”的称号。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则继续凭借宏光MINIEV,在A00级纯电小车市场的统治级表现,坐稳第二名的位置,2022年前六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二十万辆。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的开拓者特斯拉,2022年上半年仅排在第三位。或许是受4月份上海工厂疫情严重冲击,其销量直接受到影响,1-6月国内累计销售198,209辆。从数据上来看,与第一名的比亚迪差距较大。

接下来的奇瑞、埃安、大众、长安等传统车企,稳坐榜单前十名的位置,能够看到它们正在积极的拥抱电动化,且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代言人的小鹏、哪吒、理想、蔚来等国内新势力造车则表现平平。其中,销量最高的小鹏仅排在第七位;蔚来作为“老大哥”的角色已经在动摇,排在第十二名,累计上半年销量为49,485辆。可以看出,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排行榜中,传统车企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要力量。虽然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成长迅速,但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中,仍处于上升期阶段,无法支撑起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国际品牌真的没戏吗?

如按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上险量进行划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上险量在这5年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市场占有率也有很大提升,而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退坡,顺理成章。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由2017年的2.16%跃升至18.8%,国际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从0.11%扩张至4.2%。二者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增幅都很显著。本土作战的中国品牌在传统汽车厂商与新势力的共同推动下,一路高歌猛进,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国际品牌方面则稳扎稳打,虽然市场份额仍与中国品牌有着较大差异,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从2017-2021年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上险量对比来看,受补贴退坡、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品牌在前4年的表现有些动荡,但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反观国际品牌,虽没有出现中国品牌那样的爆发,但其新能源车的上险量在5年间走的更为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有升。当然,汽车作为一个研发周期较长的品类,无论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从“油改电”到全新电动架构的诞生需要时间,特别是对于研发能力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品牌来说,市场表现出现波动,可以理解。而随着研发成果的“释出”,中国品牌也在产品爆发期取得了长足进步,造车经验更为丰富的国际品牌也在着手推动自己的新能源产品路径,稳步向前。

起火事故是否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增长,消费者对于其安全性愈发关注,特别是可直接导致起火事故的电池安全问题,极为重要。 由于没有官方统计的数据,也没有燃油车起火事故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对比,网通社只能通过目前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媒体记录小组”整理国内起火事故数据中,汇总统计一下各品牌的起火概率(起火次数/同期销售新车数据),供消费者们参考。以起火事故率来看,无论是国际品牌和中国品牌的传统车企,或是初出茅庐的“造车新势力”,它们都将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可见不同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没有出现太大的“差异化”。但车辆的起火事故关乎用户的人身安全,即使是很低的水平,也仍需要杜绝与消除。尽管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将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但不同品牌间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为此网通社也以年度划分,罗列了2020-2022年间新能源车起火事故率的前10名。当然,并不是所有销售新能源车的品牌都发生过起火事故。从传统国际品牌到本土造车新势力,时间跨度从2020年初到该记录截至日期(2022年6月24日),没有出现起火事故的,有如下品牌:

它们分别是丰田、本田、日产、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一汽-大众、极狐、爱驰、别克、标致、五菱、宝骏、欧尚、创维、东风汽车、东风风神、东风风光、DS、福特、高合、国机智骏、红旗、海马、合创、极氪、几何、捷途、凯翼、雷克萨斯、零跑、岚图、马自达、Polestar、起亚、smart、思皓、天际、沃尔沃、现代、雪佛兰、云度、智己。

※统计数据未指出具体合资厂商表明为整个品牌;统计数据为销售纯电动产品的品牌/车型

对于电动车自燃、起火的问题,汽车分析师凌然对网通社表示:“新能源汽车自燃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成。有自燃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自燃不可怕,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要有担当,找到自燃的原因。”

乘联会主席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起火)与数量上升有关,销量提升,自燃问题也就变多了。”

写到最后:从目前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战争”将会愈演愈烈,体现在资本、资源、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竞备。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势力造车,虽然底蕴不如传统车企,但在售后服务理念以及营销层面,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反观以大众、长安、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除了依托自身体量占据市场主体之外,正在加快转型速度。以深厚技术底蕴依托、以强大的“朋友圈”做背书,面向智能化的优势面也被进一步放大。

未来究竟是新势力造车的天下,还是传统车企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更胜一筹,目前还不能下结论。然而,从以上述数据看,新能源车远不只有受资本眷顾的那些“新势力”,其实这个市场上,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才是压舱石和中流砥柱。在这里,我们真切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被热闹的各种营销、故事蒙蔽双眼,在选择或考虑新能源产品的时候,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同样值得您去关注。

伴随着3月份的到来,刚刚过去的2月份,车市销量数据正一一出炉。

对比今年1月份,2月份车市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各家车企纷纷拿出了亮眼的成绩报告。近日,乘联会也公布了一组最新的销量数据,其中国内2月份轿车销量达到了65.6万辆,实现同比上涨9%。虽说大趋势稳态向好,但细分到每款车型表现,那还是值得深入研究一番,接下来我们就一同了解下。

比亚迪秦拿下单月销冠 宏光MINI排在第二位

通过乘联会公布的2023年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从具体的销量数据上看,比亚迪秦拿下单月销冠,其整个2月销量达到了30,540辆,实现同比上涨24.6%。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今年比亚迪顺势推出了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车型,其亲民的售价拉动了更多市场份额,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再看看排行榜的第二位,宏光MINI上个月累计售出30,267辆,获得了同比15.9%的上涨。有目共睹,这款车型自上市推出以来便引燃了消费市场,并一路持续其火爆的热销状态,虽然有着越来越多后来者的加入,但宏光MINI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复刻的,可见其在A00级市场的稳固地位。

排行榜的第三位的选手依旧是来自比亚迪,比亚迪海豚在上个月销量为22,682辆,同比上涨1.9%,可见市场欢迎程度之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比亚迪旗下产品全面爆发,旗下“明星”车型也将成为车市中“常青树”身份的存在。而国内A0级小车市场也将越来越热闹,比亚迪今年内有望再推出一款名为“海鸥”的新车型,进一步拉升品牌市场销量占比。

AION S大幅上涨 QQ冰淇淋下跌

随后便是排行榜的第四位埃安AION S,上个月累计售出16,827辆,实现了同比上涨397.8%,同时也是榜单中增幅最大一款车型。究其原因,除了焕新之后产品力的提升,还有像补贴政策、购车福利等,均影响着AION S销量的不断攀升,让我们期待它接下来的精彩表现。

除此之外,排行榜的第五名、第八名和第十一名均来自比亚迪,车型销量分别为汉 12,265辆、海豹 7,754辆、驱逐舰05 4,760辆,三款车型表现都很亮眼,这也为整个2月份比亚迪品牌的销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排行榜单的第六名和第十二名来自长安,分别是长安Lumin和深蓝SL03,销量为9,105辆、4,103辆,其中长安Lumin的销量表现尤为亮眼,伴随着新车型的成功上市,后续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而在排行榜单第七位的是特斯拉Model 3,单月销量为8,397辆新车,实现同比上涨82.3%。如此大幅度的增长,离不开特斯拉近期的价格战略,以及工厂产能的调整。排行榜第九名是熊猫MINI,作为一款全新车型,其2月销量为6,661辆,销量仍在爬坡阶段。

第十位是蔚来ET5,2月份累计售出6,471辆,紧随其后的是QQ冰淇淋,单月销量为3,134辆,但同比下滑51.4%,也是这份榜单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一款车。榜单的第十四位、第十五位是宝马3系 BEV和别克微蓝 VELITE 6,销量分别为2,976辆、2,923辆。

全民舆车:新能源车市群雄逐鹿

不可否认,2023年的新能源车市开局不是那么理想,但随着大环境的回暖将进一步提振车市销量。此外,数据显示今年2月燃油车零售量同比下降3.7%,而新能源车零售量同比增长60.9%。可见,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内卷,也让行业转型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最后,对于这份销量榜单,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全民舆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汽车 # 销量 #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