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比亚迪汽车王冠店_比亚迪 王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假如没有这场疫情,比亚迪都比大众更让人期待2.比夏天更火爆——比亚迪的六月传奇3.车友锐评丨 奔驰联手吉利研发插混发动机,所图为何?4.新能源“群狼环伺”,“铲子商人”宁德时代王冠还能戴多久?5.为什么感觉好多人都黑比亚迪?6.2022,比亚迪的最后一份答卷2022年前四个月全球汽车出口数量最多的是日本,共有112.6万辆,中国出口85万辆,已经超过德国的79.5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1.假如没有这场疫情,比亚迪都比大众更让人期待

2.比夏天更火爆——比亚迪的六月传奇

3.车友锐评丨 奔驰联手吉利研发插混发动机,所图为何?

4.新能源“群狼环伺”,“铲子商人”宁德时代王冠还能戴多久?

5.为什么感觉好多人都黑比亚迪?

6.2022,比亚迪的最后一份答卷

比亚迪汽车王冠店_比亚迪 王

2022年前四个月全球汽车出口数量最多的是日本,共有112.6万辆,中国出口85万辆,已经超过德国的79.5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可能很多人会说中国汽车能卖给谁,是不是特斯拉在出口数量占比很大。五月份中国自主研发的汽车出口数量就达到了14.1万,主要的品牌是上汽、奇瑞、长城、吉利等品牌。

实际上,从产品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并不只有新能源,也并不只有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产品和技术,20年前,汽车被叫做“工业的王冠”,汽车发动机被叫做“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公知、美分、精日们最喜欢嘲讽的就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常听的一句话叫做:“能造火箭、飞船,却造不了汽车,可见所有的成就都是假的”。

崔东树也表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出口表现优秀,如特斯拉、上汽乘用车等均有强劲的出口表现。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7年产销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崔东树认为,在这场竞争中,传统燃油车因为需要售后维修体系,很难获得有效突破。而电动车售后维修相对简单,并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明显。也因如此,中国在东南亚市场会依靠电动车获得巨大突破。

那么出口这么多的车,都卖到了哪里去了?同样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1-4月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前十位国家依次是美国、墨西哥、日本、比利时、俄罗斯、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不乏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营销网点数量约为9700多个,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不断增加。

假如没有这场疫情,比亚迪都比大众更让人期待

以往,提起沃尔沃,大家都会觉得,那就是安全的代表!曾经,说到汽车安全,沃尔沃认技术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但如今,似乎这安全的“王冠”已不在。烧机油、异响等问题不少车友都表示早已司空见惯,而车身共振、发动机抖动的问题也让一向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已经成为五月汽车投诉榜亚军!根据车质网统计,今年五月沃尔沃xc60就收到有效投诉信息119例!位于汽车品牌投诉榜单第二!

而我们不少听友也表示不幸中招!

案例一

湖南长沙的李先生2018年3月份在湖南长沙中汽南方4s店,购买了沃尔沃2018款xc60T5智逸版。4个月以后,也就是2018年7月份,车辆行驶里程大概10000公里左右,李先生发现车辆在行驶到27公里每小时的时候会发生抖动现象,抖动的幅度很大,严重影响到驾驶感受,李先生甚至担心车辆会有安全隐患,所以立即反馈到4s店进行了车辆检测。经过检测,4s店称检测数据一切正常,找不出原由,但也承认确实有抖动的现象,所以承诺向厂家反馈,期待得到厂家支持和解决,而直至今日,厂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更谈不上给出解决方案了。

从2018年7月反映问题到2019年6月,这是个什么反映流程?将近一年了,没反馈?为了弄清原有,《央广车友会》也在节目中连线了沃尔沃厂家。

客服张主管:这个情况确实是需要进行核实。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并不了解这个情况。通常来讲多长时间,您这边会跟相关的负责部门联系,然后联系之后有多长时间之后会跟客户反馈呢,有没有类似于这样的服务流程呢?

客服张主管:如果是客户直接致电到我们客服中心的话,一般是24小时内就会回复的。

根据客服张主管的描述,就是她根本不清楚李先生遇到的这个问题。那么2018年7月至今,近一年的时间中,湖南长沙中汽南方4s店的工作人员在向谁反馈呢?反馈的过程当中,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让厂家表示根本不知情呢?

比夏天更火爆——比亚迪的六月传奇

有证据的推测和假设,是这世界上最有趣的行为之一。因为对于未来,大多数人都充满着期待,尤其在消费市场里,近乎每个消费者都在期待,能有全新的产品成为新的行业标杆,自己的消费就更有意义。

摆在我们眼前的2020年,开局并不算美好。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直接让两大汽车盛会-2020日内瓦车展取消、2020北京车展延期。这意味着,很多人所期待的全新车型,不能如期而至。

不过,我们能够通过很多层面的推测,来看看,2020年4月,本该十分亮眼的车企,是谁。

答案,绝大概率不是大众汽车

文章的标题里说的很明确,值得期待的车企并不是颇多中国消费者顶礼膜拜的大众汽车。多年以来,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建筑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销量份额高地,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竞争对手的不断加码,消费者观念和需求的不断变换,大众的份额开始变得不再如此前那般稳固。

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大众品牌在2020年的4月依然交出了比较亮眼的答卷,第一季度的批发销量表现上,大众品牌仍然是中国市场冠军,不过较之前几年有一定的下滑。企业层面,一汽-大众方面发布了中期改款的奥迪A4L,姗姗来迟的引入了海外版的全新外观,并且做了一套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智能车机。上汽大众方面,发布了自己的全新车联网系统,以及自身旗下的首款豪华MPV。

仅从大众品牌本身来看,它仍在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但如果对比竞争对手来说,4月的风头未必在它身上。我们从来都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市场,并非单一的一家独大。

假如没有这场疫情,大众品牌层面自身面临的挑战包括:

1.?近几年,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带来了自己的SUV家底,不断加码SUV的背后,是轿车序列的进一步让路。对于消费者喜新不喜旧的趋势来看,即便是2020年北京车展如期而至,大众集团能在中国带来的新车型,也只是中期改款奥迪A4L、迈腾GTE、途岳GTE、新款帕萨特等车型。为数不多值得一看的车型,是上汽大众Viloran,纯电动车型ID.系列。

2.?新能源领域,大众品牌有自己的技术短板。新能源领域,大众目前在全球市场均面临技术不够突出的问题,插电混动部分的成本控制和续航里程不够突出;纯电动领域的现有车型,续航表现是中国2-3年前的平均水准,而ID.系列则被德国媒体曝出,Bug过多无法修复的问题。

3.?智能网联领域,这个发源于2015年,在2016年开始在市场中广泛普及的技术,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里,实际上已经不能给予消费者特别大的刺激,更多意义是补齐自身短板。至于共享化领域,大众目前有自己的布局,但还没到开花结果之时。

所以,4月的风头,属于比亚迪、吉利、本田等?

假如没有这场疫情,一切如约而至,2020北京车展中我们显然能找到颇多真正的创新。

之于中国车企来说,4月的亮点,大概率属于比亚迪、吉利、长安三家。

因为,如果没有这场疫情,4月比亚迪汉大概率的会进行公开亮相,意味着我们能够见到一款续航500公里起步、上层突破6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亦能见到一款192马力2.0T发动机+245马力电动机的汉DM车型。因为刀片电池的加入,比亚迪汉能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和电池可靠性。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性能、更长的续航,这或许会直接改变新能源市场的未来走向。

吉利的原因在于,吉利icon和领克05的推出,吉利icon第一次让中国车企敢于在设计上进行突破并能够收获销量,领克05则继续引领着同价位高性能的发展趋势。

长安汽车的原因在于,长安UNI-T。L3级自动驾驶量产技术路试、高智能化、蓝鲸动力等等,能直接的引发新一轮的技术竞赛。

之于合资品牌来说,风头大概率在本田、丰田,甚至是通用。

本田的原因在于全新飞度、思域两厢、凌派混动这三款车型。全新飞度有着自己一定的信仰加成,它是小型车标杆,尽管小型车市场的销量在不断萎缩,它依然能取得高销量,它的换代意味着小型车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思域两厢,则是合资品牌运动型两厢车的标杆,意味着未来的发展走势。而凌派混动,因为之前雅阁、奥德赛、艾力绅、CR-V已经打下的混动优势,将直接让丰田在紧凑级混动轿车市场里不再一家独大。

丰田的亮点,在于全新汉兰达的亮相,一直以来市场中有车企在推出汉兰达挑战者,但最终的王冠仍是汉兰达。通用的亮点,则在于2018年北京车展亮相的Enspire纯电动SUV,续航600公里、全新外形设计、通用的智能化表现等等,将让它很可能成为合资品牌中最具备卖点的纯电动车型。

之于豪华品牌来说,风头在宝马、奥迪。

尽管奔驰在销量表现、品牌溢价能力上拥有高度优势,但从新车型新技术来看,2020年的它还不够强大。全新的GLA将带来1.3T四缸发动机,再结合它的价格来看,这款车的竞争力并不够强。

而宝马、奥迪的优势原因在于,全新一代宝马X5?M/宝马X6?M的推出,首次原厂车型实现4秒内破百等成绩,是新的豪华性能车走势;奥迪的原因在于,奥迪A3长轴距版、奥迪Q3?Sportback车型,一者是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加长,一者是因为豪华品牌紧凑级SUV轿跑车型的推出。

写在最后:

当然,上述的一切还不够全面和完整,但你会发现,假如没有这场疫情,2020年的4月汽车市场,仍会如此前那样精彩,甚至更甚一筹。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长安UNI-T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是中国品牌对于技术进步的新体现,吉利icon和领克05,是中国品牌对于设计突破和性能突破的新体现。

之于本田、丰田、通用、宝马等等,也是如此,它们均能体现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新风向。

创新和新风向,才是市场中的真理。虽然,全球的常规发展节奏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打乱,但相信我,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会受阻,市场的风头总会属于更先进的车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友锐评丨 奔驰联手吉利研发插混发动机,所图为何?

近日,各大车企纷纷发布了6月的销售数据,引起了全行业乃至全 社会 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新能源 汽车 的销售情况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随着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6月的销量冠军正式出炉,比亚迪凭借着单月突破4万大关的傲人成绩再创新高,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个夏天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再一次让我们看到,民族制造业的薪火正在汇成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

品牌的旗舰车型,市场的拳头产品

从比亚迪6月一个月的销售数据来看,新能源系列无疑已经成为其制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DM插电式混动车型,还是EV纯电动车型,销量均超过了2万台,稳占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头部格局。

汉、唐作为比亚迪的旗舰品牌,仅这两个系列在6月就贡献了1万余台的销量,并且呈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用实力为比亚迪撑腰。不仅稳稳地扛住了品牌旗舰的大旗,更用不俗的市场反响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出了一记重拳,不可谓不漂亮。其中2021款唐,成功地打破了中国品牌价格和性能的天花板,而汉则瞄准中高端市场,将售价控制在22~30万的区间内,上市三个月就月销破万,一直稳居销量高位。

汽车 属于国民消费中的大件消费品,消费者的每一次购买必定凝结了比日常消费更慎重的深思熟虑,而每一笔销售数据的背后,都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高度信赖和认可。可以说,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创造销量传奇,就是因为走出了一条以高产品力、高品牌价值车型带动销量拉升的市场路线。

用硬核技术撬动市场杠杆

比亚迪能实现销量的大幅度攀升,一方面是正确抉择技术路线,前瞻布局的成果,但更关键的,在于对技术的严格把控和对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

在比亚迪深圳总部,有整整的一面展墙专门用来陈列展示比亚迪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专利成果,这是CEO王传福最得意的地方,也是支撑比亚迪走到今天的“定海神针”。

比如比亚迪最常被人津津乐道的DM-i超级混动,让紧凑级轿车的亏电油耗最低达3.8L,最长续航里程达1245km,俨然已经成为了插电混动领域的技术标杆。在纯电动领域,比亚迪已经宣布旗下纯电动车全面切换为刀片电池,将针刺试验作为企业标准,把比亚迪纯电动车型打造为安全的代名词;在上海车展发布的e平台3.0,实现电动车零百加速最快2.9秒,续航里程最长1000公里,“闪充”5分钟行驶150公里,这样的技术实力,让人很难不对比亚迪的下一代智能电动车产生期待。

新能源领域是一个靠技术取胜的领域,性能和安全是决定产品生命力的命脉所在。显然,比亚迪对这一点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用技术的杠杆撬动市场无疑是新能源行业的唯一致胜法宝。

中国的 汽车 制造业起步较晚,与国外的老牌车企相比积淀不深,在传统 汽车 的竞争领域存在一定的短板,然而新能源 汽车 的潮流作为一个新的制造领域,将我们的民族企业与老牌外企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给了民族制造业一个靠匠心和创造力平等竞争的宝贵机会。

随着消费者对于车型产品不断积累起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以往对于“洋品牌”的非理性认知将继续回归理性,市场消费心态的转变也将逐渐深入,如今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热销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相信经过更加复杂的市场验证,比亚迪凭借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和敏锐的市场判断,戴牢月度销量王冠、稳定年度销冠绝非天方夜谭。而在不远的未来,伴随产能的不断提升和技术的持续变现,比亚迪或许还将书写一个又一个销量传奇。

新能源“群狼环伺”,“铲子商人”宁德时代王冠还能戴多久?

(文/彭科峰)比亚迪牵手丰田,曾经引起许多人的感叹。如今,这一幕轮到了吉利汽车。日前,戴姆勒集团和吉利汽车正式宣布,拟就一款用于下一代混动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一句话,奔驰和吉利要联手研发插混发动机。

一个是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一个是世界豪华品牌的主要代表,奔驰和吉利为何会在插混发动机领域走在一起?

奔驰为何选择吉利?

对于本次合作,吉利方面表示,双方将利用其全球研发网络,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将于合作方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有可能被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及其在华现有合作伙伴采用,并用于包括沃尔沃汽车在内的吉利控股旗下的丰富品牌组合。

抛开具体的合作细节不谈,有一个问题颇为值得玩味,为何奔驰选择了吉利?为什么奔驰不选择独立研发新发动机?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款发动机的研发,其所需要的经费是无比巨大的。奔驰方面之所以不搞独立研发路线,并不是没有技术实力,而是从节约研发经费的角度出发。事实上,合作研发发动机的事情并不少见,此前宝马集团也曾经和雷诺共同研发燃油发动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戴姆勒集团营收和利润都下滑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走联合研发路线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奔驰选择吉利,也是有着自身利益的考量。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无疑是开始最早的品牌,其新能源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只不过,看中比亚迪的大有人在,今年以来,丰田汽车率先和比亚迪签订合作协议,随后日野集团也决定和比亚迪联合开发新能源商用车。而相比比亚迪,吉利本来就是戴姆勒集团的大股东之一,双方本来就有共同利益。进一步说,他们之间也有过愉快的合作经验。2019年12月,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联合打造端出行服务的品牌“耀出行”。2020年7月,戴姆勒和吉利签署协议,组建smart合资公司。本次双方联合研发插混发动机,也可以看作是吉利与奔驰的三度牵手。

吉利的插混技术有多强?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能够被奔驰看中并选为合作对象,吉利汽车在插混发动机领域也必须拥有坚强的实力。事实上,尽管比亚迪率先扛起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大旗,但吉利在新能源尤其是插混领域的积累,也绝非一朝一夕。

早在2007年,吉利开始发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研究,并持续至今。这么一算,在插混领域,吉利已经拥有13年的研发历史。据了解,目前吉利已经构建了强大的ePro家族,旗下产品有缤越ePro,嘉际ePro,博瑞PHEV,星越PHEV,帝豪GL?PHEV,这就正式完成了轿车、SUV到MPV的PHEV车型全品类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ePro家族使用了行业领先的P2.5架构,也是就是将电机、变速器平行安装布置,电机放置于变速箱上,不增加变速器轴向距离,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这种布局方式为车型带来了45%的节油率以及22%以上的动力提升。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架构也堪称先进。

目前,在插混领域,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了新一代1.5TD发动机,最大功率130kW,峰值扭矩255N·m,热效率达到了38%。使用的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平顺,解决了干式离合器过热问题,传动效率达到了97%。这套油电系统的综合功率就高达190kW,为业内顶级水平。

可以说,正式因为吉利在插混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才能赢得和奔驰平起平坐的资格。毕竟,未来这两家合力研发的发动机要搭载在奔驰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上,代表着奔驰的脸面。

插混会成为主流吗?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对于奔驰、宝马这样的百年豪门来说,在面临“新四化”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加码。否则,奔驰这样的德国豪门如何肯提携吉利这样的后生小辈?

严格来说,新能源汽车从2017年开始才迎来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因为国家政策的考量,纯电动路线从一开始就备受重视。为了获得有关部门的高额补贴,很多车企从一开始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纯电动汽车上。从早期的知豆,到后来的蔚来,莫不如此。

但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逐步滑坡,如今纯电动汽车的热潮似乎已经在慢慢退烧。当然,从目前的技术层面来看,纯电动车的真实续航要想达到燃油车类似的六七百公里续航,难度依然很大,短期内可能难以看到突破。即便个别车企能够达标,但成本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先被有意无意忽视的插混路线开始被大家所看重。

同时,来自市场的反馈也证明插电依然有不一批不小的受众。此前,在车友头条专访比亚迪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时,对方曾表示,从国内一些地区的新能源销量来看,目前上海的插混占到七成,纯电占三成,深圳基本上也是四六开。由此可见,兼顾省油和长续航的插混车型,正在得到越多越多新能源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奔驰要联合吉利研究新一代插混发动机,也体现了德国豪门对于插混路线的看重,或许他们也看到了当下插混车型的市场前景。未来,插混会不会成为后起之秀,压过纯电动成为新能源的主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感觉好多人都黑比亚迪?

潮汐商业评论/文

不久前,小米公司官网突然出现了许多关于自动驾驶的各类职位,一个明显的信号——小米也要造车了,这已经是造车赛道上数不清的第几名选手。

近两年来,除了一些传统车企之外,跨界造车也火了,地产造车、互联网造车,快递造车...不得不说,新能源 汽车 这座金矿,让所有玩家都趋之如骛。

然而,不管你要造什么样的车,挖多大的“金矿”,都离不开向淘金客们“卖铲子”的商人。而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宁德时代就是那个车企们都离不开的“铲子”商人。

图/Pexels

在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宁德时代的市值突破10000亿,成为了创业板首家市值过万亿的的上市公司——而这个数字,相当于比亚迪、长城 汽车 以及上汽集团三家车企市值之和。

在中国企业的市值版图里,这是金融、白酒、互联网之外的唯一一家来自制造业的硬核 科技 公司。

为什么是宁德时代?这样的造富神话,还会出现下一个吗?

宁德时代的成功绝非偶然。

目前,宁德时代三大业务分别是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代主要的收入来源。

作为目前新能源 汽车 的最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相当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心脏”。其占整车成本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一辆新能源 汽车 的成本、续航里程、安全性及充电效率等方面,都与电池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作为在新能源 汽车 风口之上的宁德时代无疑正处于最好的赛道之上,并且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期内,这种红利还会维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的崛起,离不开宝马集团的助推。

图/Pexels

2012年,华晨宝马在筹备首款高端纯电动 汽车 “之诺1E”时,最终决定放弃比亚迪,选择和成立仅一年的宁德时代合作。相比比亚迪自产自用的封闭运营模式,宁德时代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比如积极开放供应,且同时兼顾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条腿走路。

开放的态度为宁德时代带来了不少机会。宁德时代和宝马集团共同开发了“之诺1E”的动力电池系统,由宁德时代负责生产制造。此后,宁德时代就成了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唯一一家电池供应商。

借助与宝马的合作,宁德时代迅速打开了动力电池市场,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进入国际车企供应商体系的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作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不仅是特斯拉、戴姆勒、宝马、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全球知名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同样为上汽、一汽、吉利、宇通、北汽、蔚来、小鹏等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

庞大的客户网络为宁德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数据显示,2018-2020年,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1亿元、457.9亿元、503.2亿元,净利润分别达33.87亿元、45.60亿元、55.83亿元,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净利润19.52亿元,涨幅均超过100%。

另外,从股价看,从2018年上市以后,宁德时代的股价就一路高涨,特别是在去年因为新能源 汽车 市场需求的展现大幅上扬,股价与上市时相比,已上涨了超16倍,是名副其实的白马股。

图/网络

从市占率看,宁德时代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数据显示,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宁德时代以32.31GWh的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51.8%,连续三年蝉联第一;二线企业龙头比亚迪,即使有内供的优势,市占率也仅有宁德时代的1/3。

方方面面来看,宁德时代确实匹配得上万亿市值,而这样一个公司的诞生,也离不开天时(消费升级)地利(好赛道)人和(自身实力)等种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还在把这种优势继续扩大。

公开信息显示,宁德时代目前已经全方位切入到了出行领域,其投资领域除了动力电池之外,还包括新能源 汽车 、自动驾驶、充电桩等行业。

图/网络

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野心,远不是一个电池供应商那么简单。

虽然短期内,宁德时代的成绩还无人能超过,但对于其他车企来说,也并非毫无机会。

眼下,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正在发生快速变革,新能源 汽车 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下半场。在这场升级赛中,新能源 汽车 不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而是具备储能等不同功能的智能网联设备。

这也意味着,企业们不仅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 汽车 的垂直供应链,还将打造以新能源 汽车 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新能源 汽车 与电网能量互动的基础设施、5G网络、车载操作系统和相关应用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加快脚步。

新能源 汽车 升级发展,势必会触及的方方面面的领域,但整个产业链上,最被看好的自然是动力电池企业。毕竟,不管新能源 汽车 怎样变革发展,作为储能装置,动力电池都堪称电动 汽车 最重要的部件,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电池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在新能源 汽车 的下半场 ,如何解决被燃油车吊打的里程和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成了关键,谁能率先完成改革,谁就可以在新能源 汽车 的下半场抓住风口。

当然,这样的考验,也是宁德时代必须要面对的。

目前在新能源 汽车 上最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一般由正极、隔膜、负极,再灌入电解液制造而成,而这样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应该在300Wh/kg左右,正负不超过20Wh/kg。要想将能量密度提高至350Wh/kg,还需要寄希望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或者固态电池。

图/Pexels

除此之外,广泛应用的锂电池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在极短的时间内,电池就能释放出大量热量,易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在高温下会被点燃,最终导致电池起火或者爆炸。而现有避免自燃的主要手段无外乎,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剂,优化BMS热管理系统,采用陶瓷涂覆与耐高温的隔膜等等。

但这些方式并未彻底根除电池系统的安全隐患。

因此,行业内普遍把未来的电池发展寄托在固态电池上,但目前国内的固态电池发展距离大量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宁德时代也表示,这一时间至少要到2030年。

因此,目前来看,没能在这一轮动力电池掌握住主动权的企业,都早早地将目光锁定在下一代动力电池的赛道上,下一个十年,谁抢下了固态电池,谁就抢下了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的先机。

除此之外,资金短缺也是各大电池企业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众所周知,新能源 汽车 是一个十分烧钱的领域。而目前,中国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已经从最激进的阶段换挡至较为温和、逐步交由市场主导的阶段。因此,那些依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的车企以及厂商们未来不得不选择勒紧裤腰带。

数据显示,当2017年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减小,2018年全面退坡并推出“双积分政策”,我国动力电池高速增长也暂告一段落。同一时间,宁德时代的增速也从90%的高位,一下降到2019年的38.8%,再到2020年的9.22%。

可见,对宁德时代来说,最好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进入行业变革加剧、政府补贴削减的新能源 汽车 下半场,宁德时代将迎来新的危机和挑战。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除了面对来自新能源 汽车 下半场的压力之外,竞争对手们对市场份额的虎视眈眈,宁德时代同样不可小觑。

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中航锂电、时代上汽、孚能 科技 、比克电池、和欣旺达。

从目前的的行业排名看,电池厂商们被分为了几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从2016年到现在,它们基本稳定在前两位,已经具备相对垄断的地位。

剩下的则是第二梯队,截至2021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 TOP5中,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还包括中航锂电、 LG化学、国轩高科,都算是第二梯队选手,其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

其实,在2016年以前,比亚迪一直稳居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销售冠军。转折始于2017年,宁德时代凭借其三元电池反超,至此比亚迪成了“千年老二”。但在去年3月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线上发布会上高调推出通过针刺测试的刀片电池,这款电池主打安全性和低成本,电池还将全面搭配到最新的旗舰车型比亚迪汉上面,有反攻的趋势。

图/Pexels

而国轩高科距离两者还有一点差距。此外,中航锂电目前还未登陆资本市场,但数据显示,2020年,中航锂电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升至3.55GWh,市场占有率达到5.6%,排名从第6位升至第4位,其自身发展也比较快速。

从固态电池的研究上看,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清陶能源、宁德时代、赣锋锂业、辉能、北京卫蓝、卡耐新能源等都走在固态电池研发前列。

据了解,清陶能源目前已开发出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达到430Wh/kg,量产阶段可达到300Wh/g以上;宁德时代在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和硫化物基固态电池方向都有研究;赣锋锂业年产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已建成试产;卫蓝新能源2019年在江苏举行了固态电池项目奠基,计划于2020年建成年产0.1GWh固态电池生产线;辉能 科技 称2023年将开始全固态电池试产,2024年全固态电池量产。

而一边,车企们也在攒足劲头进军电池竞争领域。

去年7月2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微博宣布,即将开展的动力电池业务,不仅提供给自己使用,还将与比亚迪一样对外出售。

除此之外,大众及宝马、吉利、长安、长城和上汽等传统整车厂以及造车新势力们,都有了自己的动力电池投资布局或产线规划,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自建电池厂等方式,展开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度布局,甚至有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整车厂们大力布局动力电池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虽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宁德时代还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一时的技术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领先,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政策补贴的消失,竞争对手的奋起直追,电池行业终将会迎来一场大洗牌。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宁德时代”版的造富奇迹能否继续上演,我们拭目以待。

2022,比亚迪的最后一份答卷

现在黑比亚迪的一般不是国人,是取了中国网名的日本人。

对一般家庭来说,房子、车子是最重要,日本人在一般家电上已经败给中国,例如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而最赚钱的 汽车 ,日本人还在领先。在北上广的日本人有一百多万人,他们是组团黑比亚迪黑国产车。

为什么现在黑比亚迪的多了,恰恰说明比亚迪可以和日本车叫板了,日本人怕了!

我就是比亚迪车主,我下辆车还换比亚迪,没买比亚迪时都瞧不 比亚迪,买了比亚迪,下辆车还想换比亚迪,尽管它并不是完美的,我喜欢它是因为开着爽,售后保障也好,有什么坏了,质保期内直接换,从不磨叽,其次,这是我们中国自己品牌的车,我应该出一份力!

首先说比亚迪这三个字,在黑子眼里是一种侮辱性语言的简拼,而且在刚刚创立品牌时,比亚迪这三个字厂家没有及时宣传具体代表什么意义,再加上早期比亚迪 汽车 口碑不是太好,和合资品牌存在差距,导致大家对比亚迪品牌 汽车 存在一定的歧视,在加上宣传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大家对这个品牌口耳相传,产生了更多的车黑。

然而,近几年比亚迪 汽车 可以说是进步神速,对比亚迪这三个字进行了宣传,即BUILD YOUR DREAM,而且近几年比亚迪的王朝产品,唐,宋,元,秦,汉等一系列产品喷涌而出,公司对产品不断完善创新,从开始的仿制到现在的创新,比亚迪正在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进行过渡,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覆盖了全产业链的产品,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研发,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屈指可数的整车龙头企业。

最近比亚迪刚刚发布的秦宋dmi混动颠覆性产品,满油满电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3-5升,而且可以上绿牌,这简直是对燃油 汽车 的彻底颠覆,相信比亚迪在成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领导者,在未来,随着大众对比亚迪了解的深入,比亚迪的销量定会超过合资品牌,成为中国 汽车 品牌的新名片。

黑可以理解成批评吗?这个是进步的源泉。好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进入比亚迪,最底层的操作工,一般是不给辞职的,因为有好多人都要走,如果是是自己走的话,一般是没有工资的,所以说比亚迪黑,还有就是工资,自己算不出来!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当你做的够好时,别人无法竞争超越时,影响到别人利益时,各种黑、各种喷就会纷至沓来,想要打倒你,踩住你,借住你的倒下而上位获取利益。

只要你做的够好,任它任何黑,任何喷我自巍然不倒,加油 比亚迪!

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能靠随波逐流确定自身价值体系。

我开着唐DM,零百4.x秒的提速动力,不知道多爽。当然操控和弯道不如另一辆两倍价格的Macan ,但也是妥妥的性能车。

在BYD之前,没有国产车能被称作性能车。所有的都是国外的,BYD把国产车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是中国 汽车 行业的一次跨越。

现阶段被黑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BYD也是一步一步起来的。无法出身豪门的,都有一个卑微的过去。被黑,就是因为现在还不够强大,过去的卑微还没有被人遗忘。

今时今日的BYD,是给丰田代工新能源车的行业领军,不再是那个靠仿制卡罗拉生产F3的BYD了。

同样的丰田,同样的BYD,10年左右,就换了一个角色,很奇幻了。

当你足够强大,世界自会重新认识你,就像现在的中国。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既然是新能源领导品牌,在没有彻底让大众心服口服时,黑子声音肯定更容易被人关注。哪怕华为已经是世界通信第一了,也还是有国人黑子黑。

树大招风。

比亚迪的起点太低是他的原罪,如果起点就是蔚来这种级别,估计口嗨的人就会少很多,国人很多都是这种看不得自家东西好的心态,这需要时间去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相信比亚迪会越来越好用完美的 汽车 去征服老外先,到时国内自然也会趋之若鹜了。

反正我喜欢比亚迪,今年买了一辆纯电车。

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去的2022年,虽然中国车市遭遇了诸多挑战与变数,以及各种“黑天鹅”过境,但新能源板块迎来井喷式的向好,已然成为毫无争议的事实。

而其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比亚迪,顺势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作为最直接的论据,明晃晃的终端销量成绩单不会说谎。

在这段日子里,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更是达到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46%,创下历史新高。

DM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94.63万辆,EV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91.12万辆。并且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方面,累计销量达到5.59万辆,同比增长307.2%。

整体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实际上,很多读者并不知晓这家长期以“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的车企,过去365天的表现究竟有多恐怖。

更直白来说,年销超186万辆的比亚迪正式超越了一汽大众,拿下“2022中国车市厂商销冠”。而该荣誉过往几十年间,一直牢牢被合资品牌所掌控,自主品牌没有任何的机会染指。

显然,前者的异军突起,彻底打破了僵局。至此,不禁由衷感叹:“现在的比亚迪,无疑成功孵化出一堆爆款,并且插混与纯电两条技术路线,极不容易的做到了齐头并进,没有太过偏科。”

2022年初,王传福所说的那段话:“我们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即将迎来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同样,没有食言。

那么,必然会有读者反问:为何比亚迪会突然实现远超想象的量变?

在我看来,答案非常清晰,就像曾经屡次分析过的那样:首先,从大环境来看,终端用户对于新能源车认知层面的积极改变,肯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其次,从企业本身来看,无论垂直供应链端,还是成本管控端,还是产品推新端,还是技术研发端,甚至销售网络端,比亚迪的每一步都在不断累积过后踩中了正确的节点。譬如,DM-i的热销,带动了EV板块的向上。

再者,必须承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于类似丰田、大众般合资品牌盲目崇拜的消失,以及家国情怀的泛滥,同样成为了比亚迪热销的“助推剂”。

而上述风口与节点一旦被押中,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同时,身处全新的赛道,先发优势一旦被彻底建立起来,就会像是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最终,种种利好,促成了这家车企难以复制的绽放。

殊不知,就在昨天,比亚迪交出了对应的最后一份答卷——2022全年业绩报告。

从具体数据来看,营业总收入达到4240.61亿元,同比增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66.22亿元,同比增445.86%;扣非净利润达到156.38亿元,同比增1146.42%。

主要业务板块,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达到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76.57%;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98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3.3%。

与之对应,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达到20.39%,同比提升3.69%。但望向另一面,值得警惕的是,手机相关业务毛利率仅为6.06%,同比下降1.52%。

更为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据旗下主要子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2022年营收达到1899.11亿元,净利润达到38.93亿元,净利润率达到2.05%。

相比之下,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2022年营收达到178亿元,净利润达到23.71亿元,净利润率达到13.32%。换言之,售卖动力电池相比售卖整车更赚钱。

至于另一非常重要的维度,2022年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截至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3.9万项、授权专利超2.7万项,研发人数近7万人。

而对于未来,在最为重要的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比亚迪方面表示,“将继续深化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逐步形成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仰望品牌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面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

另外,还将对现有车型进行迭代升级,以保持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未来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智能辅助驾驶发展,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写到这里,结合2022全年业绩报告,如果要对比亚迪的整体表现进行一个评判,已然能够得到一个很高的分数。

只不过,盛世之下,仍需警惕很多东西。进入2023年以来,虽然比亚迪的终端销量依旧强势,但结合目前中国车市所遭遇的种种阻碍,仍想提醒它,“切勿掉以轻心。”

毕竟,许多压力与挑战,仍明晃晃的摆在那里。首先,将视线聚焦在插混板块,必须直面的第一道难题便是吉利、长安、长城等等自主品牌的围攻,DM-i能否在多维度长期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

其次,纯电板块,随着特斯拉、“蔚小理”、包括极氪、问界等竞争对手的发力,终端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只能用夸张所形容,而比亚迪能否在短期内补齐自身在智能化维度的相对“短板”,则是留给它的第二道难题。

再者,相比曾经年销仅几十万辆,此刻比亚迪的体量早已成长为动辄几百万辆,所以第三道难题,则抛给了这家车企与之配套的营销体系、经销商体系、用户服务体系。

进而,衍生出的第四道难题,就是随着车主基数的日趋庞大,比亚迪必须对于产品质量层面,有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换言之,当其成为所有新能源车企中绝对的佼佼者,更应该想尽办法爱惜品牌口碑与自身羽毛,不然就会遭到反噬。

至于第五道难题,更多集中在以仰望为首的几个新品牌身上。不可否认,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巨头,冲高之路固然要走,但能否最终如愿,同样存在一定的变数。

最后,存在些许悬念的,还是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大肆扩张后,究竟会收到一份怎样的反馈,能否提供给其销量端足够的支撑。

无独有偶,就在2022全年业绩报告发布后的说明会上,王传福表示:“中国1-2月汽车需求同比弱于去年,但比亚迪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公司目标为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总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上述一道道难题被逐一解决,对应的目标才有更大的可能实现。

一切,年末见分晓。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比亚迪 # 汽车 #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