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海西汽车城,海西汽车产业园

tamoadmin 2024-07-13 人已围观

简介1.双效合力 晋江实体经济迈向新型工业化2.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3.“温州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4.福建福州的哪个镇工厂最多啊5.沈阳经济区的综合概括6.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7.葛沽镇的经济状况8.西海岸新区的经济发展炼油项目2009年我国大陆成品油产量为2.28亿吨,成品油市场基础供需平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幅,预计到2015和2020

1.双效合力 晋江实体经济迈向新型工业化

2.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3.“温州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4.福建福州的哪个镇工厂最多啊

5.沈阳经济区的综合概括

6.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

7.葛沽镇的经济状况

8.西海岸新区的经济发展

海西汽车城,海西汽车产业园

炼油项目

2009年我国大陆成品油产量为2.28亿吨,成品油市场基础供需平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幅,预计到2015和2020年,成品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和3.6亿吨左右。因此陆内炼油工业未来仍具有较展空间。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建设总规模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分两期建设。原油主要来自进口或中海油海上油田,用先进的石油炼制工艺,生产出汽油、柴油、化工轻油、LPG等产品。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台资企业优先。

乙烯项目

乙烯和丙烯均是紧缺的基础石化原料。2009年陆内乙烯生产能力达1222万吨/年,产量约1070万吨,表观消费量1165.7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约2400万吨,当量自给率仅44.6%左右。预计2015年陆内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年,而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3500万吨左右,当量自给率提高到65.7%,但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第二大石化基础原料,2009年陆内生产能力约1200万吨/年,产量约115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305万吨,净进口量154.8万吨,当量消费量约1980万吨,当量自给率58.2%。预计2015年陆内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100万吨/年左右,而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2800万吨左右,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建设总规模150万吨/年乙烯项目(轻油裂解项目),分两期建设。原料用石脑油或其他轻油,主要由区内炼油厂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台资企业优先。

PX(对二甲苯)项目

纯苯和对二甲苯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2008年陆内苯和对二甲苯产量分别为403.4万吨和317.1万吨,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29.3万吨和612.7万吨,预计2015年陆内苯和对二甲苯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64万吨和1277万吨。对二甲苯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0万吨/年。所需主要原料为重整油和加氢裂解汽油,分别来自炼油和乙烯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顺酐项目

2009年,陆内顺酐生产能力达到78万吨,产量约50万吨,进口量0.1万吨,出口量4.3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45.8万吨,主要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其次用于BDO等加氢产品、涂料、酒石酸、润滑油添加剂、琥珀酸及其酐、农用化学品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顺酐需求量将达到64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原料年需正丁烷5.4万吨,利用园区的港口条件外购或进口。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BDO项目

2009年陆内BDO生产能力33.5万吨/年,产量约18.7万吨,净进口量12万吨,表观消费量30.7万吨,自给率60.9%。目前陆内BDO主要用于THF、PBT、GBL、PU等领域,分别占总消费量的40.7%、16.3%、14.7%和8.8%。预计2015年陆内BDO需求量将达到59万吨,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原料年需顺酐4.6万吨,氢气0.46万吨。顺酐由上游配套装置提供,氢气近期可配套建设甲醇制氢提供,中远期可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CHDM项目

CHDM是重要的聚酯生产原料。目前,陆内CHDM生产企业只有如皋市恒祥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产能为2000吨/年,陆内所需CHDM大部分从美国和韩国进口。主要用于粉末涂料、医疗和包装领域。随着下游聚脂工业的发展,CHDM的需求量也会有较快发展,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市场前景较好。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0.6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0.66万吨,氢气0.07万吨。PTA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氢气近期可配套建设甲醇制氢提供,中远期可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BT项目

2009年陆内PBT树脂生产能力20.1万吨/年,产量约10万吨,净当量进口量约7.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7.5万吨。目前陆内PBT树脂主要用于电子电器领域,占总消费量的62%左右;其次是汽车/机械领域,占25%左右;此外在光纤涂覆、纤维等领域也有较大量应用。预计2015年陆内PBT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3.8万吨,BDO 2.5万吨。PTA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BDO由园区配置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TT项目

目前陆内PTT生产仍为空白,2009年消费量约2万吨。PTT纤维替代锦纶,PTT工程塑料用于薄膜、容器、电子/电气、家电、汽车部件和家具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PTT树脂需求量将达到6万吨左右,陆内PTT供需存在缺口,未来发展潜力大。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年需原料PTA 1.7万吨,PDO 0.8万吨。所需PTA和PDO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CT项目

PCT作为一种新型聚酯,是一个新商机,潜在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PCT填充共混物应用于电器/电子和汽车市场,这取决于它们的耐高热性。共聚酯和熔体共混物主要应用在医药、消费品、光学和游乐/专用车辆等市场。目前,陆内规模化生产PCT类树脂尚属空白,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还有待开拓。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0.5万吨,CHDM 0.54万吨。PTA近期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乙丙橡胶项目

2009年陆内乙丙橡胶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产量约2.5万吨,净进口量16.1万吨,表观消费量18.6万吨,自给率仅13.4%。目前陆内乙丙橡胶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此外还用于防水卷材、塑胶跑道、电线电缆的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乙丙橡胶需求量约33万吨,而产能约17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5.7万吨,丙烯4.3万吨。所需乙烯和丙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活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异丙醇项目

异丙醇(IPA)是重要的碳三脂肪族单元醇,是重要的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2009年陆内异丙醇产量达到13.5万吨,尽管陆内异丙醇产量连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09年陆内异丙醇进口量10.25万吨,出口0.18万吨。2009年陆内异丙醇的表观消费量为23.57万吨。预计到2015年,陆内异丙醇需求量将达到33.5万吨,2020年陆内需求将达到41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8.9万吨,另需少量烧碱和碳六油。所需丙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丙烯腈项目

2009年陆内丙烯腈产能为123.3万吨/年,产量约110万吨,净进口45.1万吨,自给率71%;2009年实际丙烯腈当量消费超过220万吨,当量自给率不足50%。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是ABS/SAN树脂、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醚多元醇、丁腈橡胶等。由于下游腈纶、ABS等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陆内需求量将达到220万吨,而生产能力约156万吨/年,市场缺口约为64万吨。从整体市场来看,丙烯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3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13.7万吨,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苯酚/丙酮项目

2009年陆内苯酚和丙酮的产能分别为68.8万吨/年和42.1万吨/年,产量分别约65万吨和38万吨,净进口量分别为56.4万吨和55万吨,自给率分别为53.5%和40.8%。预计到2015年苯酚和丙酮需求量分别为170万吨和130万吨,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10.2万吨,纯苯19.3万吨。所需丙烯和纯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分别由园区乙烯和PX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双酚A项目

双酚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2009年,陆内双酚A实际有效产能约39.6万吨/年,产量约37万吨,消费量为87.9万吨,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预计2015年陆内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130万吨,2009~2015年年均增长率约7%。2020年陆内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原料年需丙酮3.9万吨、苯酚12.5万吨,由配套的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IBK项目

甲基异丁基酮(MIBK)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中沸点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2009年,陆内MIBK生产能力约8.8万吨/年,产量约4.7万吨,消费量8.3万吨,主要用作涂料及油墨溶剂和橡胶防老剂等;消费比例大致为:涂料及油墨溶剂占50.7%;防老剂4020占39.3%;其他占10%。预计2015年MIBK的需求量将达到12万吨左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原料年需氢氰酸1.3万吨,丙酮2.8万吨。氢氰酸由丙烯腈装置供应,丙酮由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MA项目

2008年陆内MMA产能约40万吨/年,产量约20万吨(不含裂解料再加工),净进口量14.6万吨,表观消费量34.6万吨,自给率约57.8%。MMA主要用于建筑、电子IT、照明和交通行业,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光学、医学、其它生活用品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MMA需求量将达到60万吨,而产能也将达到60万吨/年,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原料年需丙酮3.5万吨,由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苯乙烯项目

苯乙烯单体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也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产品。截至2008年底陆内总产能317.5万吨/年,当年产量达到266万吨,进口量281万吨,表观消费量547万吨,自给率不足50%。预计2015年陆内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900万吨。从供需平衡看,预计未来十年陆内苯乙烯市场仍将保持年均约150-200万吨的净进口量。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原料年需甲醇7万吨,甲苯19万吨。甲醇考虑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甲苯近期也考虑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PX装置供应。推荐引进Exelus公司开发的新工艺。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ABS项目

2008年陆内ABS树脂生产能力195万吨/年,产量143.2万吨,净进口量191.4万吨,表观消费量334.6万吨,自给率仅42.8%。陆内ABS树脂消费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领域,占总消费量的32%左右;其次是小家电领域,占29%左右;办公机械、日用品、汽车、摩托车等领域消费量也较大。预计2015年陆内ABS树脂需求量将达到460万吨,产能约325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0/50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腈5.6万吨、苯乙烯16.4万吨,丁二烯3.6万吨。丙烯腈和苯乙烯均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K树脂项目

聚苯乙烯的改性产品,60%左右用于包装领域,此外还用于日用塑料制品、医疗器具、玩具制造等领域。2008年陆内K树脂生产能力2.55万吨/年,产量约2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万吨,自给率40%左右。预计2015年陆内K树脂需求量将达到9万吨,而产能约4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原料年需丁二烯0.5万吨,苯乙烯1.9万吨。苯乙烯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BS项目

2008年陆内MBS生产能力9.1万吨/年,产量约4.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9万吨,自给率50%左右。MBS作为抗冲击改性剂主要用于PVC制品加工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MBS抗冲击改性剂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年,而产能也将增长到15万吨/年左右,仍将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原料年需苯乙烯0.7万吨,丁二烯1.0万吨,MMA 0.5万吨。苯乙烯和MMA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SBS项目

主要用于制鞋、沥青改性剂以及胶粘剂等领域。目前陆内已是世界最大的SBS消费和进口区域,未来市场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09年年陆内SBS生产能力44万吨/年,产量42.6万吨,净进口量15万吨。在生产和消费同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仍将有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苯乙烯4.1万吨,丁二烯6.2万吨。苯乙烯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EO/EG项目

随着陆内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乙二醇消费量不断增加。2009年乙二醇生产能力约249万吨/年,产量约210万吨,表观消费量达792万吨,自给率仅为26.5%,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防冻液,其他消费领域主要集中生产精细化工产品。预计到2015年陆内乙二醇总需求量将达到1030万吨左右,乙二醇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前景较广阔。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0/30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22.1万吨,来自乙烯或炼油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LLDPE/LDPE/HDPE项目

截止2009年底,陆内聚乙烯产能合计达903万吨/年,全年产量约812.9万吨,消费量约1548万吨,自给率仅52.5%。预计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陆内聚乙烯需求将出现稳定增长,预计到2015年陆内聚乙烯需求将达到210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0/25/40万吨/年。原料年需103.2万吨乙烯、2.55万吨丁烯-1,均来自乙烯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1,3-丙二醇项目

1,3-丙二醇主要用于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乳化剂的合成,也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可替代乙二醇、丁二醇生产多醇聚酯。所生产的PTT兼具PET的高性能和PBT的易加工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合成纤维新品种开发的热点,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原料年需EO 0.55万吨,合成气0.25万吨标立。EO来自上游EO/EG装置,合成气来自炼油的POX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聚醚多元醇项目

2009年陆内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205万吨/年,产量约125万吨,净进口量28.2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53.2万吨,自给率约81.6%。目前陆内聚醚多元醇主要用于聚氨酯生产,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合成革、粘结剂、涂料等,合计占总消费量的95%以上。此外少量用于表面活性剂、有机合成、润滑剂、溶剂等方面。预计2015年陆内聚醚多元醇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竞争激烈。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原料年需EO5万吨,PO25万吨,均由上游配套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聚丙烯项目

聚丙烯(PP)是世界上五大通用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是主要的通用塑料产品之一。截至2009年底,陆内聚丙烯总生产能力达到925万吨/年左右,全年总产量为820.5万吨,进口量411.7万吨,表观消费量1232.3万吨,主要用于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以及注塑制品和薄膜等。预计到2015年陆内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740万吨,2020年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220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34.7万吨,来自乙烯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O/SM项目

环氧丙烷(PO),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以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2008年底陆内环氧丙烷总生产能力已达56万吨/年,产量约43万吨。现有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全部用丙烯氯醇法生产工艺。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约占总消费量的77%,其次是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消费,约占8%。预计2010~201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届时PO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00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5/55万吨/年。原料年需纯苯47万吨,乙烯16.8万吨,丙烯19万吨。所需乙丙烯由乙烯全部由乙烯装置供应,苯大部分由PX装置供应,少量苯外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2-丙基庚醇项目

目前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对于儿童玩具和包装材料中使用的邻苯类增塑剂(包括DBP、DOP、DINP和BBP)进行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而以2-丙基庚醇为原料生产的邻苯增塑剂(DPHP)具有毒性小、挥发性低的特点,目前正在市场中推广使用。因此,DPHP替代DBP、DOP、DINP和BBP等增塑剂的市场潜力极大,前景较好,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原料年需丁烯-1 3.3万吨,合成气1.3万吨。丁烯-1由乙烯装置供应,合成气由炼油部分的POX装置供应。推荐用BA工艺。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C5加氢石油树脂

石油树脂是以乙烯装置的副产物C5馏分为主要原料,聚合制得的固态或黏稠状液态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它具有酸值低、混溶好、熔点低、黏合性好、耐水和耐化学品等特点。目前陆内C5加氢树脂产能约12万吨,产量约9万吨,消费量约10万吨。预计到2015年陆内C5加氢石油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16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原料年需抽余碳五29.1万吨,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TA项目

2009年陆内PTA产能为1408万吨,产量为992万吨,净进口量508万吨,表观消费量1500万吨,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随着陆内聚酯工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陆内PTA需求量将增长到2400万吨,消费领域仍以聚酯为主。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10万吨/年。原料年需PX 73.5万吨,全部由上游PX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IPA项目

IPA主要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和醇酸及涂料用聚酯树脂的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陆内仅燕山石化有一套3.5万吨/年的IPA装置,2009年产量为3万吨左右,需求主要靠进口满足,2009年进口量高达10万吨。2015年IPA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间二甲苯10.1万吨,乙酸0.6万吨。间二甲苯由上游PX装置供应,乙酸外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双效合力 晋江实体经济迈向新型工业化

地铁刷脸通行、预约挂号在家就能看病、点餐过程随时查看每道 美食 的材料追溯信息、AI教育机器人协助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审批登记智能“秒批”……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福州数字经济新产品遍地开花。

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20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数字福建”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力推动“数字福州”建设。数据显示,2019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3900亿元,增速在20%以上。数字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逐步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积极拥抱数字浪潮

福州市抓住信息化先机,积极拥抱数字浪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从成立“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制定3份“数字福州”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到成立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从“一枝独秀”的福州软件园到“百花齐放”的数字经济产业;从最早的办事“跑多趟”到如今“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数字福州”建设蓬勃发展。

作为“数字福州”建设的急先锋,福州市鼓楼区于2001年5月被福建省确定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当时,鼓楼区内基础较好的7个小区成为信息化社区建设试点,试点小区于2001年底基本实现宽带网布线到户,初步构建了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由此,“数字鼓楼”、电子政务服务系统——“12345便民呼叫中心”等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围绕“数字福州”建设,福州积极健全信息化建设发展机制,优化信息化建设布局,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创造电子政务建设新成果,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 社会 生活方式转变。

通过制定“数字福州”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举行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连续举办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出创新成果展示,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力量在福州落地。

以福州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在福州市发布《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后,网龙公司在建的5G+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应用示范项目和全球数字教育装备展示平台双双入选首批重点建设项目。网龙公司首席执行官熊立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建设智慧教育相关基础设施,构建服务全球用户的终生学习社区。

在空间布局上,福州市重点打造环中心城区“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带,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在整合基础上实现产城融合,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所处的滨海新城,围绕“产、城、人”融合模式,推进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等2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2000年6月,福州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内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入驻企业127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道。如今,福州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770家软件相关 科技 企业在此安家,总收入超千亿元。

福州市尤猛军表示,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已经达到37家,占全市上市企业的一半。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福昕软件在PDF领域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新大陆 科技 集团成为二维码解码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博思软件的电子凭证、票据业务,在省一级市场占有率高达80%。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成长壮大,撑起了福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崭新天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近年来,福州市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为依托,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软件信息、大数据、物联网、显示、光电芯片等五大产业基地;打造电子缴费、电子证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信用信息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实现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3%。

如今,行走在福州 汽车 北站、东部办公区、林则徐纪念馆等地,既不用证件也不需要卡片,只需一个网证二维码便可自由通行。

让“走天下”成为现实的是掌握了二维码核心技术的新大陆 科技 集团。这个与“数字福州”共同成长起来的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集团CEO王晶表示,去年,新大陆 科技 集团与福州市、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围绕全国首个“网证”应用示范城市达成战略合作。今年8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福州市、新大陆集团共同致力打造的可信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集成于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e福州”APP的总体架构中,为700余万用户提供网证开通下载等功能。

数字化在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了新机遇。纺织巨头恒申公司依托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智能挖掘,让生产更高效智能;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从基地种植到终端销售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手机APP客户端可视化查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人工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优化项目,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东南(福建) 汽车 工业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覆盖了研发、购、生产、销售等业务场景。

“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今年将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500亿元。”福州市大数据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雅说。

发挥数字峰会效应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盛大启幕。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运用峰会成果,发布《“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2018—2020年)》,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定下发展目标,梳理生成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今年是“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福州市蓄势待发,推动“数字福州”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一年。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提速‘城市大脑’建设,致力于打造城市智能中枢。随着一批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政务服务将更加高效,城市管理更加精准。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数字福州’建设。”尤猛军说。

张青雅表示,福州市将继续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激活数据新要素,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平台效应,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福州以更高标准继续办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通过发挥数字峰会溢出效应,加大云招商力度,提升峰会品牌影响力,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强化创新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动福州滨海新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建成人脸识别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电子缴费、信用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数字经济企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打造10个以上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和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

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进驻,三大电信运营商、奇虎360公司等一批企业入驻;在马尾,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启用,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二期即将投用;在福清,围绕京东方、捷联电子等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力推进,加快引进显示材料、模组制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下游项目。

2020年是福州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数字应用,百花齐放;数字融合,千企赋能;数字惠民,万家受益’为重要目标,创新扶持本土数字经济企业、贴心服务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以项目为重要抓手,推动新时代‘数字福州’建设实现大跨越。”张青雅表示。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用园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发展效益

 昨日,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评价结果出炉。晋江位列榜首,连续29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晋江能够扛旗领跑,也正得益于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建成纺织服装和制鞋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建材陶瓷等5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涌现出安踏、恒安等行业龙头企业,铸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搬不走的产业优势。

 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晋江一方面,从全市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带动园区向上生长,为产业转型提供充足空间;另一方面,激活企业与产业中的数字化、智能化因子,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全链条、全要素变革,提升企业发展效益,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下,?双效合力?的晋江,正全力以赴带动产业集群化、高新化、专业化,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阔步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4栋厂房正以?一天1000平方米?的速度加快建设。

延续基因

科创突破?有数?

 在晋江领跑全省县域经济的29年历程中,创新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晋江因应时代与环境需求,选择不同维度的突破口进行创新: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到管理创新。这些不同维度的创新,奠定了晋江的实体经济雄厚的根基。

 如今,科技创新成了晋江实体经济的又一创新突破口。在今年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中,晋江榜上有名。近年来,晋江更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就在不久前,2022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获奖名单,59件产品获奖。其中,晋江企业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2022北京冬奥钢架雪车鞋?斩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系福建省唯一获奖的产品。

 这款打破欧美品牌在钢架雪车鞋领域垄断地位的产品,拥有着12项发明专利,科技含量十足。

 记者了解到,在钢架雪车鞋上,安踏用了行业独创的导流板和翼型降阻设计,可使鞋身整体降低风阻10%;用仿生流体力学设计的导流线,可降低壁面摩擦力53.5%。在赛道实测中,起跑推进阶段,运动员穿上安踏钢架雪车鞋的成绩比其他海外品牌亮眼?速度最高提升0.054秒,平均提高0.023秒。在2022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上,中国选手殷正正是穿着这款鞋创下了该赛事赛道出发纪录。

 如今,安踏已有能力实现产品100%自主研发,创新产品比例超过85%。而到2030年,安踏集团在自主创新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聚木成林,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安踏不会独行。数据显示,晋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从2017年的85家增长到了409家,增长了近4倍;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平均增速高达27.9%,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26.2%,共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占福建省九分之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几年,晋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立足产业引平台,先后落地中科院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中国皮革院、中纺院等9家高水平研发检测平台,并布局建设 三创园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载体。

 科创载体的作用日渐凸显。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下称?中鞋革晋江院?),牵头联合国内40多家高校、企业成立全国制鞋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围绕纺织、制鞋、机械等晋江主导产业,应用AI、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开展智能化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动一大批项目落地?

 较传统生产线可节省人工成本30%~40%,而价格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中鞋革晋江院内,国内首条PUR智能成型生产线刚刚进入调试,便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

 源于原材料价格、劳务紧缺等因素,作为典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鞋行业亟需转型。?我们的发展定位就是?顶天立地?,既要面向科学前沿问题,又要紧贴区域转型发展需求。?中鞋革晋江院院长王文琪说。该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当地30多家企业需求做了市场调研后,与广东意华鞋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制鞋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生产线用六轴工业机器人、3D视觉扫描和PUR熔胶技术,实现对鞋子大底的智能识别、喷胶归集编程和机器人自动喷胶,促进制鞋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这些以往似乎与制造业相距甚远的名词,如今正日益为晋江制造业所熟知。

 嘈杂的机器声、飘浮的棉絮灰尘、不停地围着机器转的一排排工人?谈到纺织厂,不少人会浮想起这样的画面。然而,在晋江的华宇铮蓥集团经编车间内,类似场景早已消失不见。

 ?10年前,工厂里到处是笨重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如今,通过数字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装备的应用,编织厂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完全改变。?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感慨道,工作人员远程操控,在中控中心喝着茶,动动手指,看着屏幕不同的指示灯,即可完成前端的预警与后续操作。

 数字技术与工业的结合,大幅提升了工艺效率。近年来,华宇铮蓥通过引入智能排产、智能找布、智能传送、自动质检等数字系统实现工艺流程的升级。以前一个人只能操控1~2台设备,现在一个人可同时操控20台。如今企业销售额每年递增20%以上,产品不良率从25%减少到5%,企业的销售半径也从原有的国内市场拓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工人工厂?到?数字工厂?,这是感官的变化;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这是内在的跃升。?这是竞品近三年的销售数据汇总表。?这是各大网红近三个月的带货情况。?这是近半年消费者对于冻干草莓的数据反馈。在?有零有食?的新品开发会议上,负责人陈世伟正在用电脑调取关于新品开发所需的一系列数据报表。

 以前的做法是重复开会,听取中高层的不同经验建议,再根据经验与行业认知做决策,如今,陈世伟的所有战略决策以数据说话。

 当下,这种由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变化,在龙头企业尤为典型,也更具产业影响力。

 在供应链环节,安踏公司通过搭建新零售系统,实现订、供、产、销等业务链条贯通,实现销售数据动态协同,总部则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调配库存。外部,安踏则通过对供应链的主导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链数字化纵向协同。

 安踏集团董事局兼CEO丁世忠表示,安踏集团加大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赋能供应链、赋能智能工厂、赋能零售体系、赋能创新,使企业在数字化新赛道抢占先机。

满弓蓄势

向存量要空间

 不断成长的企业与产业,对于发展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满足企业与产业的实际需求?满弓发力,向存量要空间。当前,晋江正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全力推动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设超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年内将建成超千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内外装修、结构加固、场地平整?连日来,在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旧厂房改造和新厂房建设同步推进。这是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的16个产业项目之一,将助力五里园迈向新型工业化。

 五里园是晋江?老牌?工业园,从2000年动工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是晋江优势主导产业主承载区。2021年,园区产值突破1100亿元,鞋服、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集聚。

 ?经过多年发展,五里园出现低效用地增多、区域经济效益不高、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等问题。?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国鑫表示,为了加快五里园高质量发展, 晋江市 把五里园列入首批标准化园区建设项目,推动五里园向高新综合产业园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晋江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49%,但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却只有1.07,找不到用地的企业难以在晋江?扎根?,部分拥有土地的企业产出的效益却不高。如果晋江能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2.0,在无新增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工业园区预计可释放近3万亩的产业空间。

 不是简单地改造或建设,而是注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在未来,园区将成为晋江投资主战场、转型升级主阵地、?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从晋江市区驱车一路向东,只需要20分钟,便可抵达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的施工所在地。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企业产能提升超30%,预计可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把政策红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借助逆周期进行产业投资,把上下游企业引入满誉工业园,满誉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不出园区半步,一通电话就能在半小时内购到所有鞋机原辅配件。?满誉(福建)轻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林志群告诉记者,未来,晋江鞋机产业将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生态,实现生产周期短、市场反应速度快,通过抱团发展打造企业的强竞争力。

 满誉希望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这也是晋江所希望看到的。晋江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的建设,就是晋江综合考虑产业、城市、园区三者关系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园区内,不仅有多个标准化微工业园建设项目,教育、医疗、体育场、休闲、居住、交通及消防等服务设施也同步?配齐?,形成配套完善的复合型综合产业园。

政企携手

逆周期勇发力

 在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一如此前,晋江政企再次想到一块,走到了一起。

 作为晋江标准化园区的?明星?项目之一,?新智造?产业园还未建成就先?出圈?,已经吸引1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我看好这个产业园,里面不仅有标准厂房,还有研发中心、仓库、职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投入成本。?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的王聪说,?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让他打消了自建厂房的想法,对整盘生意也有了新谋划。

 王聪算了一笔账,入驻园区后,原本用于自建厂房的资金可以省出一部分投入创新研发;以园区为平台,产业配套的供应链也能一起引入,减少了沟通、物流、生产成本。

 ?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入园运营,打造?隔壁工厂?产业生态的方式,预计可以为企业节约2%~3%的运营成本。?王聪说。

 逆周期投资,企业算到了经济账。而为了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党委更是想得周全。

 国企冲锋在前,堪称试点综合园区建设的主力军。例如由国企晋园集团参与,晋江经济开发区牵头的?安东绿色智能染整产业园?项目,将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园区化集聚效应。该项目根植于经济开发区安东园进行标准化提升,将带动区域总投资约60亿元,新增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1.6亿元。安东园是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配套完善,现已建成2个污水处理厂、1座热电厂、1个自来水厂,拥有完善的市政管网等。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晋江市纺织染整产业提供更强、更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甚至对周边地区染整产业产生?虹吸?效应,形成福建省染整产业重要基地。

 对报批报建、项目立项、融资需求对接等,抽调3名全脱产工作人员进驻园区办,组建项目报批报建?单一窗口?。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17个工建审批服务单位作为后台审批支撑团队,实行?一对一?服务,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在?1+N?推进政策的基础上,顺应阶段性推进需求,及时出台系列精准扶持措施,充分激发调动各层面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对接多个产业试点园区项目的建设需求,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成立了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管委会+公司?的创新模式,为各试点项目提供开发建设、产业金融、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职能支撑。

 ?从当年引导企业重质量、打品牌、谋上市,到如今的创新驱动、?数智转型?,每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委和总能及时为企业明方向、定航标、添动能。?恒安集团董事局副许连捷说。

 立足省情实际和比较优势,福建提出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显示了对禀赋的重新审视和优势再造。时代出卷,晋江答题。面对新命题,晋江政企再携手、共应战,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注入强劲动能,不断赋予?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2-12-24在福建省福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高新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园4号楼1层101室。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00603523237,企业法人陈志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汽车混合动力总成、纯电动总成及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工程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福建福州的哪个镇工厂最多啊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龙弯区。

开发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经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福建北部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充满了生机和商机,具有诸多优势,是投资价值洼地。

一、区位战略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处的城市-温州位于长三角和海西区交汇处,是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城市东边崛起的一座滨海新城,临近东海,地处浙南闽北交接的优势地带和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北邻温州国际空港,距状元岙深水码头16公里、甬台温铁路25公里,滨海大道、沈海高速复线、轨道S2线(规划)贯穿其中。未来滨海交通,是浙江东部沿海交通的纽带,温州南片区域至机场、码头的纽带,更是城市东进南拓的交通核心。

二、发展平台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范围覆盖滨海园区、金海园区和托管的三个街道,总人口达23万人。2014年初经省批复,开发区跨区域合作整合提升至"一区七园",打破了县域经济壁垒,初步形成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格局,开发建设面积140.18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70亿元。2015年温州市委、市将浙南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温州瓯飞管委会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合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多平台叠加的优势,滨海园区和金海园区29.8平方公里作为浙南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着力打造浙南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基地,激光与光电高端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向海延伸的60万亩瓯飞围垦造地工程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产业集聚优势。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73家,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扶持电气机械、服装鞋革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海洋科技与激光光电、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商与物流、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纽带,打造集汽车制造、文化、贸易与销售为一体的时尚汽车城;汽车产业已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服装鞋革、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触网,使传统产业焕发时尚活力,荣获省级特种装备特色品牌园区,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产业创新奖",街道特色产业集群凸显,先后拿到中国水暖洁具之都、食药机械之城、中国民用建筑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

四、生态环境优势。

全力打造生态型、环保型产业新城,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省循环化改造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园区"四区联建"为载体,以利用最大化、源头化、综合化和集成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置共享等方面形成循环生态链网,促进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是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86家民营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15年,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技术核查。以治水为突破口,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作,全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18平方米,实现园区的有机更新,打造美丽浙南智慧水乡和花园城市。

五、产城融合优势。

坚持高起点规划,产城融合发展,区内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按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一区七园"、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总体布局,环金海湖3.2平方公里集行政商务、会展旅游、科技研发、休闲安居为一体的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金海大厦、海洋科技创新园、交通枢纽中心等配套项目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发展承载力逐步提升,数字开发区一、二期分别获得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和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开发区前列。开发区服务功能、文化氛围、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六、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温州是商行天下的开放之城,具有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民营经济的缩影,先行先试和坚持改革创新是其特色,是浙江省首批整合提升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主力军,实施"四换三名"、招才引智,加大创业创新投资,区内设有激光产业园、海洋科技创新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温州市人民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坚持"小、大社会、大服务",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单位,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被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列为省级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重点项目无偿代办、"模拟审批"、"多证联办"、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快速审批机制;综合审批改革列入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健全红色直通车、驻企服务员等助企扶企等系列制度,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意舒心的良好环境。

沈阳经济区的综合概括

青口镇很多工厂,马尾也多还有就是长乐了。

青口的是汽车配件加工的厂比较多;长乐镇的就是纺织工厂比较多;马尾镇的工厂就比较比较杂,什么样的厂都有;小加工厂福湾工业区和金山工业区多。工厂只要加班工资都可以拿到3000多的,有些甚至可以拿到5000多元,就是比较辛苦。

扩展资料:

福建福州的高新开发园区:

福州高新区是1991年经院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下辖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以及洪山、仓山、马尾和福州软件园等6个园区。

并于2013年7月开始托管闽侯县南屿镇和上街镇5个村,整合后的福州高新区总面积约193.0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面积约66平方公里)。2016年6月,经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福州高新区在产业规划上坚持打造成科技创新型、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先进高新产业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与创意产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为重点,形成了光电显示、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园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84.7亿元,占东北三省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占东北三省33.9%。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0年后建成东北亚重要经济中心

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按照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沈阳经济区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实现5大目标: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建设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

■建设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以型城市经济转型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植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

■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壮大县域经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建设节约、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节约利用,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着力构建“一核、五带、十群”

“一核”即建设沈阳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科教文服务中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五带”即开发建设5条城际连接带。在连接带上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布局产业发展新空间。形成若干经济新区、新城镇,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一体化建设。

一是沈阳——抚顺城际连接带。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沈阳与抚顺同城化发展。二是沈阳——本溪城际连接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休闲服务业,开发建设本溪生态新城。三是沈阳——阜新城际连接带。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新型能源、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规划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四是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城际连接带。发挥已有产业基地和营口港的双重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石化产业、开发建设鞍海经济带,辽阳河东新城。五是沈阳——铁岭城际连接带。加快城市功能延伸,重点建设专用车改装产业,发展光电信息、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服务业。

“十群”即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新城新市镇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就是要把沈阳和其他7城市之间连接上,开发和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实现零距离的紧密型城市群,构建产业依托和城乡双向流动的重要支撑。

省下发了《关于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的通知》,规划建设25座规模在1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规划建设8座规模在5万人口以上的新市镇。

■重要节点新城包括:铁岭新城、沈抚新城、沈溪新城、灯塔新城、蒲河新城、永安新城、铁西产业新城、浑河新城、近海新城、河东新城、首山新城、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新民新城、沈彰新城、航空新城

■连接带新城包括:新台子新城、腰堡新城、新城子新城、佟沟新城、沙河新城、细河新城、汤岗新城、腾鳌新城、胡台新城

■连接带新市镇包括:清水台新市镇、姚千户新市镇、古城新市镇、望水新市镇、刘二堡新市镇、牛庄新市镇、大民屯新市镇、兴隆堡新市镇

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一体化业已取得新进展。在编制完成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构建“一核、五带、十群”产业发展新格局,我省启动建设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打造主业突出的重点产业集群。2007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内的八城市把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有组织地赴香港和长三角、珠三角及福建等地区开展联合招商活动。通过招商引资,沈抚、沈本、沈铁、沈阜、沈辽鞍营5条重点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快,涌现出本溪药园、铁岭专用车产业园、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鞍山达道湾钢铁产业集群、抚顺新材料产业集群、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千帆竞发、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在沈阳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我省利用城市中间地带、利用节点发展经济,加快城市的连接,加快同城化和一体化。在沈阳和抚顺之间,我省正在加快建设沈抚连接带,将这个连接带作为“焊点”,把沈抚两市连为一体、融为一体,促进沈抚两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实现两市同城化。在沈阳和本溪之间,我省正在沈本大道上建设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依托产业的壮大,促进人口集聚和功能提升,这既是本溪未来发展和腾飞的新希望,也是沈本两市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沈阳和阜新之间,我省将在阜新的彰武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

2010年4月,经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沈阳经济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个地区后,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辽宁省6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政高表示,院批准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葛沽镇的经济状况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泉州市委、市直接开发建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范围包括清濛园区、泉州特种汽车基地、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以及正与南安市合作开发15平方公里的官桥园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大局,按照市委、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泉州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开拓进取,致力升格扩区、转型升级、提速增效、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实现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10年6月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火炬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纺产业)等称号。 1、清濛园(主园区):位于泉州市南大门,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泉州市八大组团之一的江南池店组团的核心区域和交通枢纽。属泉州中心城区部分。

2、官桥园:系南安市与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区东北部,总用地面积22162亩。东距泉州出口加工区1.5公里、泉州市区12公里,北距南安市区15公里,南距国道324线500米;福厦高速公路出入口、泉厦高速铁路站场、泉州港石井港区均在10公里半径范围内,距离厦门机场77公里、晋江机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官桥园区将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总面积6428亩。第一期用地已引进企业34家,在建企业20家,投产企业11家。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官桥园区将借鉴国内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高起点的园区规划、科学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官桥园区建设成为“上市公司的创业园、品牌企业的承载体、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根据规划,园区将以建设新型产业重镇为目标,致力发展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机械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智能交通、汽车整车生产等现代产业项目,规划设立纺织鞋服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机电与机械一体化产业园,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商务服务园区和生活居住园区等。

3、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位于晋江市紫帽镇,南至324国道,北至五道水库,东至城市外环路,占地3平方公里,是同期批准的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一。泉州出口加工区将实行区港联动的形式,既出口加工区和泉州的港口运输联动配套。总体的方向是重点引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有五类,包括汽车生产出口制造、电子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装备制造及纺织鞋服轻工等本地主要优势产业。

4、泉州特种汽车基地:是市委、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坐落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泉州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定位为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以及汽车相关配套产业,用3至5年时间,构建闽南地区汽车产业核心区,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新兴经济板块。首期引进项目为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异地扩建项目,将以福建新福达汽车制造项目为龙头,以整车生产带动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延伸,形成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构建汽车产业集群。 1996年,泉州市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将其功能定位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2002年,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2003年9月3日,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经济危机肆虐,泉州开发区依然实现了工业总产值226亿元,比增32.4%,财政收入10.04亿元,增长15.5%,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7600万美元,比增108%,其主要经济指标更名列全省开发区的前茅。

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6月21日,泉州市第74次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23日,泉州市批复同意南安市与泉州开发区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30日,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签订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书。

西海岸新区的经济发展

葛沽工业经济持续壮大,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日渐成熟,400余家工业企业竞相发展,荣程集团、立林集团、甘泉集团等龙头企业日益强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天津市首批亿元楼宇——滨海(津南)创意中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已入驻企业1500余家,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葛沽金街、海西大酒店、物美超市等商业载体日趋完善,以欣娱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日渐壮大。

未来葛沽镇,“一区五园”、“两湾一带”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

一区,即民俗文化旅游区,依托妈祖文化和漕运历史风貌,重点建设郑家大院,乾隆行宫、明清一条街、民俗博物馆等多个文化设施和“葛沽八景”自然景观,重现葛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打造北方妈祖文化旅游新亮点。

五园,即滨海盛世国际汽车园,占地2250亩,总投资50亿元,由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天津空港国际汽车园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将建成为北方最大的集汽车展贸、汽车文化、运动体验及产业配套于一体的大型汽车商贸园区。

滨海湖总部园,占地500亩,建设有湖心苑企业独栋区、科贸中心。园区建设以集中式高层塔楼办公、独栋花园总部办公风格为主,致力打造环境生态型、产业集聚型、产出高效型总部经济区。

商贸物流园,总面积2200亩,面向滨海新区和三北地区,将建成开放式、大型集散商业中心。

先进制造产业园和中小企业成长园,位于镇区南侧,津晋、唐津两条高速之间,总面积2000亩。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内将建设40米宽货运通道、18米宽客运通道,取客货分流、封闭管理模式,配套设施完善,拥有超大湖景、超高绿化率,吸引汽车关联产业各其他高端制造企业入驻;中小企业成长园,以土地出让、厂房租售等形式,用于安置本地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拆迁企业,通过金融服务、科技帮扶等方式为企业提业升级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两湾,即东湾、西湾宜居商贸区。总面积9968亩,其中商业用地1393亩。规划开发高端住宅和商业区,建设集居住、酒店、商业、会展会议、休闲公园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综合体,重点发展生态健康地产、文化旅游、现代商业等产业,打造海河中游新兴商务活动中枢。

一带,结合天津市“海河中下游开发开放”战略,在葛沽境内海河沿岸打造一条“海河旅游带”,借重国家会展中心、北石林、民俗文化区等项目,规划建设生态公园、码头式休闲度等区域,开辟旅游专线,吸引商气、聚集人气。

区内工业产业集群

黄岛新区制定了一整套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提升发展航运物流、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通用航空、涉海金融四大产业,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探索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三大产业。

十大平台、十大园区支撑产业发展。黄岛新区规划建设了人才支撑平台、信息网络平台、产权、投资融资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功能园区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十大平台和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前湾国际物流园区、海洋生物产业园、海洋科学城、海上高新区、国际远洋渔业产业园、现代渔业试验基地、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海水淡化基地、海水淡化装备集成基地十大园区,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保障。家电电子产业群,橡胶机械产业群,纺织机械产业群,汽车零部件业群,食品产业群、海洋造船产业群。

驻区企业 青岛双星 海西重工武船重工齐耀瓦锡兰德枫丹  北船重工中集集团  威伯科 圣戈班中硝安全玻璃 青岛钢铁(董家口)  青岛港集团   上汽通用五菱 明月海藻  聚大洋海藻  

区内银行 青岛银行  中信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兴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华夏银行  光大银行  农商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  西海岸发展银行(筹建) 

新区拥有中国四大海洋工程基地与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造船与修船相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相结合、造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这里已聚集了包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韩国现代造船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总投资300多亿元,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具备从船用钢板、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的完整产业链及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预计到2016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较2013年新增产值200亿元,达到478亿元,年均出口额40亿美元,直接就业岗位超过7万人。

此外,这里的海水养殖、航运等传统产业以及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新兴产业也在迅猛发展。其中,以海藻为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在国内外可谓独树一帜,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集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药物、海洋化妆品、海洋医用敷料专业化生产、海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届时,这里将成为全球海藻加工行业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区内农业产业群

主要以红石崖雷家店子草莓基地,张家楼、藏南和六汪、宝山镇蓝莓基地为主。

文章标签: # 万吨 # 建设 # 经济